近日,「湖里區建區35周年回顧與展望」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神山舉行。
1987年,湖里區舉行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領導向湖里區人大常委會和區政府授牌授印,特區發祥地從此踏上嶄新征途。與會領導與嘉賓齊聚神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指示要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提升本島、跨島發展」重大戰略,牢記特區精神、神山戰鬥精神、海堤精神,深入貫徹市委全會的部署和《廈門「一二三」戰略規劃》,繼續加快「兩高兩化」中心城區建設,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奮勇前進,讓勝利的紅旗永遠高高飄揚。
「頭腦風暴」 齊聚一堂為發展建言獻策
回首往昔,歲月崢嶸。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湖里區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拼搏奮鬥、銳意進取,實現了從一個半耕半漁的落後郊區發展為一個初具「兩高兩化」特質的中心城區的歷史性跨越。這凝結著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包括外來務工人員為發展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匯聚了自特區設立以來所有企業為湖里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貢獻。
35年來,湖里區致力產業發展,近十年GDP年均增長7.9%,「5+1」重點產業不斷集聚發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致力建設美好家園,島內大提升縱深推進,東部新城加快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拉開大幕;致力民生事業,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老有所得、弱有所扶,文旅商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成勢。
研討會上,華僑大學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丁國炎以「為建設具有自由港特徵的經濟特區而努力」為題演講,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雙聘教授趙燕菁探討了如何在當下尋找增長點,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廈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陳偉強帶來了「沿海經濟特區發展的觀察與思考」,為特區發祥地的未來建言獻策。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徵程上,湖里區將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牢記改革開放是經濟特區不變的「根」和「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為湖里百姓添喜添福。
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注入發展動能
35年前,湖里區正式成立,一代代建設者們接續奮鬥,一茬接着一茬乾,以感恩奮進、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創造一項項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成就;20年前,「提升本島、跨島發展」重大戰略提出,湖里區逐步擁有自貿試驗區、金磚創新基地、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等多區疊加優勢,得以在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縱深推進「島內大提升」,經濟實力再上台階、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區面貌煥然一新、社會治理更加高效;今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對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進行科學謀劃,擘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每一個時間節點、每一句殷切囑託,都為湖里的發展注入動力,為湖里的人民帶來力量。
湖里,生於改革,興於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湖里區將自覺強化特區發祥地使命擔當,充分發揮改革創新「試驗田」、對外開放「橋頭堡」作用,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積聚發展資源,不斷塑造新動能、增創新優勢,搶抓自貿試驗區、金磚創新基地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湖里,面臨機遇,肩負責任。縱深推進島內大提升,湖里區將高標準規劃建設東部新城,堅持「三公」先行,加快建設總數超200個的公共基礎設施、公共環境、公共社會事業項目,夯實新城建設基礎,以重大片區、重要節點項目助推新城起勢成型。
湖里,以民為本,為民解憂。湖里區將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加快補齊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民生領域短板,努力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發布,湖里區廣大幹部群眾深受鼓舞、熱血沸騰,秉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自覺把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愛戴轉化為團結奮鬥、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一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發展形勢,湖里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堅持應急與謀遠相結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各項工作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湖里區工業增加值拉動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建築業三級資質以上企業增至728家,產值加快邁入「千億級」規模;率先出台全國首個母基金扶持政策,新落地139個金融投資項目,註冊資金達290億元;軟件業規模佔全市比重提高至11%,增速位居各區前列。
面向新徵程,湖里區有更加堅實的發展基礎,有更加優越的發展條件,有更加團結有力的人民支持,無論前進道路、發展工作上有任何艱難困苦,全區廣大幹部都有信心有決心攻堅克難,朝着既定的目標奮勇前進。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湖里區將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強化抓重點抓難點,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推進突破東部金磚數字新城建設、西部和低效工業用地盤活等十大重難點工作,推動全局工作呈現新面貌、邁上新台階。(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