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如何解讀日本修訂安保文件

【張眼看天下】如何解讀日本修訂安保文件

責任編輯:楊眉 2022-12-23 18:10:17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12月16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並公布了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文件的修訂,增加了日本擁有「反擊能力」內容,今後可以自衛為目的、攻擊敵方導彈發射基地,而且還將未來5年的防衛經費增加了一倍,在GDP中的比例從1%增至2%,亦即到2027年增至3130億美元,明顯背離了二戰以來長期奉行的和平發展路線。

 為了避免內容重複,與美國戰略文件體系並軌,這次修訂除《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名稱保持不變外,岸田內閣將《防衛計劃大綱》更名為《國家防衛戰略》,規定了未來十年應擁有的防衛力水平,並將《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改成《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旨在放眼長遠確定未來五年所需防衛經費總額和武器裝備數量,對軍力發展作出了明晰規劃,進一步提升了對安保戰略的重視程度。

 作為日本安保和外交政策的長期指導方針和再軍事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份安保文件緊緊圍繞中國對外日漸強硬和軍力提升、朝鮮彈道導彈威脅,以及俄烏衝突帶來的地緣政治變化,分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操作層面闡明了日本的國家戰略,更多地將重點放在「戰略層面的安全環境和國家安全目標及其實現方法」與「對抗威脅的防禦戰略」之上,標誌着日本安全戰略和軍力建設將從「專守防衛」轉向「主動進攻」。

 惹人關注的是,這次日本新修訂的安保文件明確將中國列為日本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並將俄羅斯列為「潛在威脅」,提出「日本要干涉台海局勢」、「大力發展軍力」、「謀求加強戰場建設」等「激進」動向。其中,《國家防衛戰略》設定了日本三大防衛目標:不允許憑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與盟友攜手抑制「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負起主要責任,在盟友支持下阻止並排除「對日本的進攻」,矛頭直指中國。用岸田文雄話表述就是「從根本上提升」日本的軍事能力,使日本能夠「威懾」對手不敢實施攻擊或「迫使敵人停止攻擊」。

 這可不是虛張聲勢、擺擺姿態而已。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日本政府計劃部署更為激進、針對性更強的軍事構建,其中最為耀眼的是加速提升遠端打擊力量,率先在陸上自衛隊中新設兩支「遠端導彈部隊」,作為「懲罰性威懾」的重要環節,撥出專款用於構建遠端導彈能力,包括研發和量產高速滑翔彈、5倍於音速的高超音速導彈、射程可達1000公里的增程型12式岸艦導彈,並考慮採購500枚能夠覆蓋朝鮮和中國部分地區的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岸田內閣將國防預算增加一倍,自民黨內、包括內閣成員持不同意見的主要是針對增收國防稅這一籌款手段,而對增加防衛預算本身反對聲音很小,甚至長期以來堅持對華友好的公明黨也放棄了一貫的謹慎態度,支持岸田文雄擴大自衛隊能力,這在一個公眾動輒對軍事政策變化十分敏感的國家實屬罕見。

 日本修訂安保戰略正中美方的下懷。目前,美國在日本有85處軍事設施,在日駐軍比在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儘管特朗普時期雙方在軍費分攤問題上一度矛盾激化,但所謂中國和朝鮮威脅繼續推動日美關係日益緊密。事實上,美日一直在發展彈道導彈技術方面合作密切。

 例如,2019年,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評估報告將日本定性為美國「最強大的導彈防禦夥伴之一」。再如,2020年,美國國務院向日本出售105架總價約為231億美元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與此同時,美日還開展合作提高太空、網絡和海洋感知能力,鼓譟航行和飛越自由,並深化科技合作,重點研發無人系統和人工智能在國防領域的應用。

 毫無疑問,美國從美軍駐日基地中獲得了重大的戰略利益,如有能力對中國和朝鮮進行威懾等,在日本部署前沿軍事力量至少幫助美軍節省了大量開支。難怪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12月20日接受採訪時透露,美國政府和國會跨黨派支持和肯定日本政府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安保文件,稱除了烏克蘭,獲得國會和白宮等各方面如此一致支持的國家只有日本。

 他還毫不掩飾地稱,美國將在擁有反擊能力和應對中國艦船騷擾等方面全面協助日本。早幾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亦發表聲明對日本修訂安保文件表示歡迎,稱讚這是為促進印太地區和平「重新構建同盟能力的文件」,強調日本的戰略最為重視「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密切合作」,在這一點上與美國的戰略是一致的。

 顯而易見,岸田文雄砸錢擴軍,減輕了美國推進「印太戰略」圍堵中國的負擔,也大大提高了中國武統台灣的成本。然而,美方如果為了制衡中國而故意給日本右翼勢力「鬆綁」,縱容日本發展軍事力量,甚至修改「和平憲法」,「以夷制夷」,無異於飲鴆止渴,養虎遺患。一旦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恐將殃及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不符合日本自身的發展利益。(圖源:路透社

責任編輯:楊眉 【張眼看天下】如何解讀日本修訂安保文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