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據介紹,此治療方案乃全球首創,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不能透過手術切除的中期肝癌,通過這綜合治療方案,能令接近五成肝癌病人達至腫瘤「先縮後除」(下稱「START-FIT」)的根治效果。此突破發現已刊登於《刺針腸胃病學及肝臟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肝癌是全球排行第六位的癌症,每年有超過900000宗新症,其致命率更在癌症中排行第三。根據香港癌症資料庫,每年有近1800宗新症,當中僅三成病人適合進行手術根治,其餘七成病人因腫瘤體積較大或已入侵血管等原因,只能接受非根治性治療來控制病情。因此,團隊為這些不適合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的病人,研發了全新的綜合治療方案以提高肝癌根治機會及病人存活率。
是項研究從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間進行,共招募了33位經診斷檢查後,為合資格參與研究的肝癌病人。病人腫瘤的直徑由5至17.5公分不等,其中64%病人的腫瘤已入侵大血管,無法即時施行手術來根治。研究團隊以嶄新「先縮後除」治療三部曲 (START-FIT) 為這33位病人治療。病人在治療首日接受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簡稱TACE)來控制腫瘤,然後在第28日接受五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簡稱SBRT)正面攻擊腫瘤,接着14日後每兩星期一次施以PD-L1免疫療法Avelumab繼續追擊癌細胞。總括來說,這三部曲療法的目的是把腫瘤縮小至可用手術割除,從而根治肝癌。
約55%的病人(18位)在接受此三部曲治療後被認為適合接受手術,當中4位病人(約12%)接受了手術根治,14位(42%)因腫瘤細胞已全部壞死,選擇定期以影像方式密切監察;其後的兩年半跟進覆診也顯示了病人在兩年內的存活率可高逾九成。研究亦同時證實,整個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輕微,創傷性低且留院時間短,對病人來說相當安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肝酵素會短暫上升,少部分病人會有不常見的免疫反應。
是次研究結果為原本不適合接受手術的肝癌病人提供了可以根治的機會,治療成效也令人鼓舞。帶領這項全球首創的中期肝癌治療三部曲、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陳智仁教授分享說:「這治療方案提供了確切的治療時間表,大部分病人接受治療六個月內,都可以得出其治療效果,讓他們和家屬有更好的計劃和預算。現時團隊擬擴大計劃惠及更多病人,包括推廣至中期肝癌兼肝功能較差之病人,冀將腫瘤期數『降期』,提高適合接受肝臟移植的機會;同時尋求改良治療用藥,由單免疫推行至雙免疫療法,加強治療效用。」
今次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陳智仁教授及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蔣子樑醫生領導。參與研究的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放射診斷學系趙允恆醫生、劉泳恆醫生、溫詠雪醫生;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戴永釗醫生、萬鈞教授、盧寵茂教授;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臨床腫瘤學系陳錫坤博士、林泰忠醫生、Aya El Helali醫生、孔鳳鳴教授;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前助理教授李振邦博士;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李安誠醫生、黃善敏醫生、李藴恩博士;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醫學中心陳文琦副顧問醫生;瑪麗醫院臨床腫瘤科張禮賢博士。
頂圖:蔣子樑醫生(左1)、陳智仁教授(左2)及康復者溫應強(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