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性格如何,要從城市的建築中發現,想了解廈門的個性要從騎樓開始。
01騎樓文化 中西交融AMOY
騎樓源於西方的外廊式建築,首見於新加坡。
一百多年前,大量閩南民眾從廈門「下南洋」,經歷過多代人的積累過後,很多人選擇返鄉回家後,把異國他鄉的建築形式用在本地建築上,把騎樓帶回故土。
開元路,是廈門最早的馬路。
在10米來寬的街道上,買賣的商品應有盡有,賣米、賣乾果、開旅店……那裏便於經商,便於人們逛商店,「騎樓」這一從南洋引進的建築風格也是在開元路首先出現的。
之後騎樓風延續到中山路、大生裏一帶,在短短的十餘年內,廈門即成長為一個「騎樓之城」。
02騎樓續寫 百年商脈AMOY
老廈門人的記憶裏,騎樓和商業是分不開的。
騎樓建築一樓沿馬路部分建成人行走廊,走廊上方是二樓樓層,就像「騎」在一樓之上。騎樓為商住兩用,一樓是走廊和店面,二樓以上全是住家。
清朝年間,廈門作為全國被開放的5個通商口岸之一,不少從新加坡回來的閩南人,回鄉經商建鋪,騎樓「商住合一」的特點,恰巧滿足當時的需求。
騎樓不僅方便生活,同時也適應南方潮濕多雨的天氣。
跨出街面的騎樓,像為過路市民打上把傘,不管晴天雨天,行人可以心無旁焉地逛街,孩子可以肆意玩耍。騎樓既防雨遮曬,又擴大居住面積,是東南沿海城鎮一種極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03騎樓之下 人間煙火AMOY
在現代都市的鋼筋水泥中,騎樓是閩南文化魅力的存在。廈門是閩南騎樓的發祥地,它屹立於此,在西式風格中揉入閩南的特色,造就廈門獨特的韻味。
遊走在騎樓街巷,追憶廈門古早而深邃的似水流年。
騎樓下,街巷口阿公們喝茶話仙,阿嫲靜靜地看着人來人往,商舖時不時傳出閩南語的吆喝聲……
生活的溫馨與力量藏在騎樓下,這兒有著最地道、最濃烈的廈門人情味……(來源 思明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