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四周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合作深入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體制機制「軟聯通」、灣區人民「心聯通」、重大平台「促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多維度」融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一步步從藍圖走向現實。
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
16日,深江鐵路(深圳段)全線首根樁基開始施工,項目主體工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項目通車後,深圳與南沙自貿片區可實現半小時高速鐵路互聯互通,與江門1小時內通達。
2022年,深江鐵路、深汕鐵路開工建設,深港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的備忘錄成功簽署,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前海)首階段研究工作宣告完成。2023年,新建西麗、機場東綜合交通樞紐即將開工,穗莞深城際機前段、穗莞深城際前皇段、深大城際、深惠城際和大鵬支線等5條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都將進入主體攻堅階段,力爭2026年通車。
放眼大灣區,香港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珠海金灣機場的改擴建工程都如火如荼,展望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7座運輸機場將擁有17條跑道,預計目標旅客吞吐量約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粵港澳世界級的機場群、港口群正在崛起。
加碼機制突破「軟聯通」
粵港澳縱深推動多領域標準互認,深化規則對接、機制銜接,「制度之異」轉為「制度之利」。
對接港澳及國際的營商環境加速形成。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有序推進。專業服務領域合作持續深化。稅務師、建築師等18類港澳專業人士在前海僅需備案即可執業,8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落戶前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掛牌;深港引航員資質互認工作有序推進,經大鵬灣水域進出深圳港船舶「一次引航」成功落地實施。
加速人才流動「心聯通」
畢業後即進入香港老牌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香港青年蔡仲豪,在2022年,成為了事務所在內地的機構管理合夥人。去年,深圳發布全省首個境外專業人才執業清單《深圳市境外職業資格便利執業認可清單》,目前全部11個領域已推出便利執業舉措,已吸引超400名港澳專業人才來深執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拓展創新創業空間擴至13.9萬平方米,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358家。
在民生領域,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深港合作也跑出「加速度」。《關於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若干措施》從學習、就業、創業、生活4個方面推動港澳居民享有深圳「市民待遇」。
加快平台建設「促聯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
深圳前海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目前,《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72項重點任務中,超過四成已落地,其餘均取得重要進展。
與前海遙相呼應,2022年,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集中啟動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等九大科創產業園區,落戶重點科研機構、國際化平台和高精尖項目逾150個,初步形成世界500強研發中心、國家重大科研平台、香港高校科研、關鍵核心技術、深港「獨角獸」企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台等「六大科創產業集群」。
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的同時,深圳也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建設全面提速,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羅湖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區、深港先進製造業合作區等加快謀劃。(深圳商報記者 肖晗 范宏韜)
頂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中新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