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春風正勁項目興 揚蹄疾馳搶開局 湛江奮力推進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春風正勁項目興 揚蹄疾馳搶開局 湛江奮力推進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3-03-08 11:24:3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春潮湧動拚勁足。2月,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前往湛江,在深入農村、企業、港口和現代農業園區、產業集聚區、文化場館進行調研時強調,湛江要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持大開放大發展,下足功夫夯實基礎、做強能級,努力奮進趕超,把增長潛力轉化為發展實力,將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囑托湛江要自覺從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出發,立足湛江新時期區位條件和特色優勢,找準謀劃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着力點、突破口,以只爭朝夕的勁頭、苦幹實幹的作風,推動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微信图片_20230308112242.jpg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郎樹臣攝

 實幹爭先贏開局。如今,湛江正緊扣重大機遇,鋪就高質量發展之路,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2023年,湛江定下GDP增長6%的目標。為此,湛江做好了充足準備——積極增強經濟發展動能,以大項目帶動有效投資,並對接「雙區」,奮力在建設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上取得新突破、實現新作為。

 夯實製造業當家 挺起現代化建設產業「脊樑」

 隨着一系列重大項目接連落地、投產提效,湛江堅持製造業當家,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承接珠三角優質產業轉移,面向歐洲等地區招商,加快形成項目建設強勢,不斷夯實產業基礎,將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工程。

 當前,湛江進入改革開放以來重點項目數量最多、完成投資額最高、產業集聚效應最強的高光時期。2022年,全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40.19億元,相當於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體量的68%,新開工重點項目86個,數量創歷史同期新高。湛江全市上下將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每一環中,完善機制推動營商環境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重點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隨着巴斯夫、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廉江核電等一系列重大項目陸續建成或加快建設,湛江製造業的實力愈加強大。而跟着湛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腳步,京東、中國郵政、金發科技、西卡德高、普洛斯等一大批國內外大型企業看好湛江、投資湛江,湛江製造業蓬勃發展的「大氣候」正逐步形成。實體經濟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挺起湛江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樑」。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走進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深入施工現場、生產車間、重裝碼頭,實地考察了解項目建設運營、原材料供應、重點產品研發和產業鏈配套等情況時,強調要瞄準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綠色鋼鐵基地,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抓好運營管理,盡快實現投產達產,積極推動增資擴產,更好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有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布局。

微信圖片_20230308112306.jpg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首套裝置投產,一、二期項目全面動工。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郎樹臣攝

 2023年,湛江處處升騰着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湛江將增強經濟發展動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大項目帶動有效投資,推進542個重點項目建設,年度計劃投資約1028億元。湛江將以實體經濟為本,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制定「製造業當家」五年行動計劃,以「鏈長+鏈主制」為抓手,推動龍頭企業延鏈補鏈強鏈,打造三大支柱產業集群;大力推進東海島產業園區擴園工程,打造具有全球引領力的重大產業平台;積極培育大產業集群,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進中國移動(廣東湛江)數據中心二期、華南大區網絡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千兆全光城市,加快建設「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打造數字產業發展集聚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在金融服務、工人技能培訓等方面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民營企業探索數據要素資產確權登記,提升融資能力。

 「五外聯動」組合拳 搭建暢達互聯大交通格局

 過去一年,湛江用足用好國家戰略疊加交匯優勢,充分發揮綜合性交通樞紐效能,緊密對接「雙區」、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城市群建設,持續深化拓展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抓住RCEP生效實施機遇面向東盟開展合作,打好具有湛江特色的「五外聯動」組合拳,升級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搭建起暢達互聯的硬聯通大交通格局。湛江的交通和城市規劃等基礎設施建設迎來全面發展,大大提升湛江城市能級。

微信圖片_20230308112324.jpg

 粵西唯一的4E標準國際機場湛江吳川機場已投入運行。  張鋒鋒攝

 粵西唯一的4E標準國際機場湛江吳川機場投入運行,機場高速一期先行段建成通車,空港經濟區插上騰飛翅膀;廣湛鐵路湛江灣海底隧道掘進突破4000米,「蛟龍」穿海進城;瀋海高速機場北互通立交建成開通,湛江大道建成通車,茂湛高速改擴建工程一期完成建設,遂溪大道通車,湛江再添一條雙向十二車道「城市快線」;中科煉化液化烴碼頭工程建成;湛江累計建成5G基站9248座,居粵東西北第一。湛江引調水工程建成通水,實現主城區原水供應由地下水源向地表水源轉換的歷史性跨越。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考察了解港口建設運營工作時,強調要加快資源力量整合,協同省有關部門和海南方面統籌做好客、滾、貨和鐵路過海的聯合調度指揮,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確保船舶安全、設施安全、航運安全,推動瓊州海峽人流物流便捷流通。要求湛江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依托徐聞港加快與海南相向而行,高水平謀劃推進廣東·海南特別合作區建設,本着集約節約、保護生態的原則做好港口和岸線資源規劃,更持久承接輻射帶動,有力支撐海南自貿港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微信圖片_20230308112351.jpg

 廣湛鐵路湛江灣海底隧道掘進突破4000米,圖為廣湛高鐵湛江灣隧道。郎樹臣攝

 2023年,湛江為交通規劃了這樣的藍圖——預計實施交通項目60個,構建提升以大港口、大航空、大路網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強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湛江將提高港口發展能級,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發展多式聯運,建成巴斯夫項目大件碼頭、東海島港區航道,開工建設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擴建和廉江核電項目配套碼頭工程。聚焦提升湛江吳川機場樞紐功能,湛江將完善機場配套設施體系,打造區域性航空樞紐,建成機場高速一期工程,加快機場高速二期工程建設,優化航空網絡,高水平建設空港經濟區。在陸路交通網絡方面,湛江將深入實施路網提升工程,織密雷州半島高快速公路網,構建「灣區成環、半島成網」的通達快捷大路網。加快建設廣湛高鐵湛江段,力爭動工建設合湛高鐵、湛海高鐵,推進深湛鐵路湛江吳川機場線、湛茂北上通道前期工作。提升高速路網,推動市內路網成環,建成環城高速南三島大橋、疏港大道及海川大道擴建工程。

 守護港城綠水青山 擦亮「綠美湛江」城市名片

 在推動建設「綠美湛江」方面湛江經驗獨具特色,湛江地域文化明顯,自然歷史文化遺產豐富,近年強化紅樹林、珊瑚等特有珍稀物種資源保護,大力推進湛江綠色低碳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紅樹林之城」的建設、以及海洋碳匯的探索。

 湛江空氣質量保持廣東省前列,「湛江藍」成為常態,陸上集中式風電項目和光伏併網規模廣東省第一。湛江深入推行林長制,造林與生態修復11.1萬畝,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成立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湛江紅樹林入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湖光岩世界地質公園、雷州市博物館和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察看了解火山地質遺蹟、紅色遺址保護開發和文化傳承弘揚等工作進展,他指出,湛江擁有別具魅力的自然風光和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這些寶貴財富,注重發揮地質公園、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特殊功用,以數字科技手段賦能自然文化遺產保育和宣傳推廣,突出濱海和文化特色積極發展全域旅遊,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微信圖片_20230308112501_副本.jpg

 湛江擁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正加快建設「紅樹林之城」。  張鋒鋒攝

 綠色半島、藍色海灣是湛江的標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湛江將大力建設綠美湛江,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發展方式方面,湛江積極推動綠色轉型,落實「雙碳」戰略,健全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統籌開發陸上風電和光伏項目,打造中國沿海重要可再生能源產業基地。在環境保護方面,湛江將進一步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銷號工作。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和生態監管體系,提升區縣生態環境監測能力,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在生態亮點方面,加快建設「紅樹林之城」,推動紅樹林資源保護立法,謀劃建設紅樹林博物館等一批生態旅遊項目,打造生態文明新名片、綠美廣東新亮點。落實林長制,建設1.4萬畝生態公益林,加快建設省海洋碳中和試點城市,探索海洋碳匯核算方法學「湛江標準」。(記者:李芳 陳彥潔)

 頂圖:湛江全力建設一流現代化宜居生態海灣都市。

責任編輯:趙桐曲 春風正勁項目興 揚蹄疾馳搶開局 湛江奮力推進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