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健康】認識乾眼症 中西醫的預防方法

【健康】認識乾眼症 中西醫的預防方法

責任編輯:副刊 2023-03-14 22:53:24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記者:Karena)新冠疫情期間,有時候會感到眼乾,若口罩不夠貼面,呼吸時「漏風」,更容易刺激眼睛及加速淚液揮發,有機會造成乾眼症。記者專訪眼科專科醫生李琬微及註冊中醫蔡梓銘,分別從中西醫角度講解乾眼症成因及紓緩方法,並解說如何由生活入手預防乾眼症。

 2.jpg

眼科專科醫生李琬微表示,當眼乾問題持續,或會增加眼睛的發炎因子,兩者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時會導致角膜破損甚至損害視力,不容忽視。

   現代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導致眼睛經常乾澀,西醫認為乾眼症可分為缺水型、缺油型或混合型,眼科專科醫生李琬微指出:「乾眼症代表淚水分泌不足,導致眼表沒有得到充分滋潤,令眼睛不適,過度乾燥甚至會造成結膜炎。眼球表面有一層淚膜,覆蓋在眼角膜及結膜上,形成一層濕潤保護膜,維持眼睛表面健康。淚膜又可分為三層,最外面一層叫脂質層,中間一層叫水液層,最低一層叫黏液層,眼球表面若缺乏油脂,就是缺油型乾眼症,或稱為揮發性乾眼,患者出現瞼板腺功能障礙,如瞼板腺堵塞不能分泌足夠油脂。缺水型患者因淚腺不健康,如因年紀老化、更年期荷爾蒙變化、自體免疫系統問題、長期服用藥物、做過眼科手術、長期佩戴隱形眼鏡等令淚腺功能下降,不能分泌足夠淚水,就是缺水型乾眼。混合型則是兩者都有。生活習慣不良也會使淚水過度揮發,如長時間看電子熒幕令眼睛眨眼次數下降,增加淚水揮發,又或上班族長期處於空調或暖氣房內,室內濕度減低,也會增加淚水揮發。」

 3.jpg

註冊中醫蔡梓銘指出,熬夜會耗損身體氣血、影響臟腑功能,間接導致眼睛問題。

   《黃帝內經》有指「肝開竅於目」、「目者,肝之官也」,護眼與肝是否息息相關?註冊中醫蔡梓銘解釋:「中醫中所謂的『肝』並非單指器官的肝,同時也指身體氣血往上『升』的狀態。眼睛在身體上方,要倚仗氣血向『上』流動。因此要調『肝』不僅要補氣血,更要讓氣血往上『升』。《內經》雲:『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眼睛同時反映了身體五臟六腑之氣的盛衰。除了長時間用眼看電腦、手機屏幕,其實缺乏睡眠、勞累過度等間接原因,也會導致身體肝腎氣血逐漸虛弱,影響眼睛的濡養。」中醫注重人體的平衡,認為不論身體的氣血、能量是過多還是過少,都有可能導致眼睛乾澀,蔡醫師表示:「氣血、能量過多會造成肝火旺盛型,患者平時容易動怒,做事較急躁,面色偏紅,多汗,口舌易乾;也有脾胃虛寒型,人較抑鬱,胃口不佳,易有腹脹不適、腹瀉;氣血不足造成肝腎陰虛型,腰膝易有痠軟乏力,人較易疲倦。」

 4176769_s.jpg

市面上有眼藥水聲稱能抗紅筋,但其實含有收縮血管的藥物,長時間使用會令眼睛更敏感。

   眼藥水應小心選擇

   眼乾時會出現眼睛紅腫、灼熱、乾癢,如何分別乾眼症及結膜炎?李醫生指出:「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有異物感、有灼燒感、感到眼睛疲勞想合眼、紅腫出血、畏光怕風、眼睛痕癢,嚴重的更會有間歇性視力模糊。結膜炎會使眼膠分泌較多,患者結膜上會有淚泡,像一粒粒的顆粒,需要靠醫生臨床檢查用裂隙燈顯微鏡去分辨。結膜炎也有其他成因,包括傳染性結膜炎,如因食物感染、病毒感染的紅眼症,或因手部衛生問題引致,也有因眼睛黏膜產生敏感反應而導致結膜發炎,如塵蟎、灰塵、花粉、動物毛髮等致敏原。」滴人工淚液可以滋潤及紓緩眼睛不適,李醫生指出:「如是敏感性結膜炎,可以滴抗敏感藥水,如抗組織胺、肥大細胞穩定劑,或是嚴重時可用類固醇的藥水。感染性的結膜炎可以用抗生素眼藥水,還有其他藥物外的治療包括淚小管栓塞手術、脈衝光治療等,可減低因眼睛乾澀而要滴眼藥水的次數,但也並非能完全根治。一般較嚴重的病人才需要用有功能藥性的眼藥水,但市民要小心使用,必須跟隨醫生處方用量。若自己購買並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副作用,包括眼壓高,引發白內障等。」

 23235005_s.jpg

外出時戴眼鏡可以擋風塵、防止風直接吹入眼中,預防揮發性乾眼。

   由生活習慣預防

   人工淚液能紓緩眼乾,但不治本,不管是否有乾眼症,建議市民應多讓眼睛休息,預防乾眼症。李醫生表示:「使用電子產品應遵守『20/20/20護眼法則』,每20分鐘,望20呎外景物,休息20秒,避免長時間使用電腦,總體時間不要超過6至8小時。佩戴隱形眼鏡也不要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多眨眼、多看遠方。平時可多使用熱毛巾敷眼睛,熱敷可以溶解油脂,令油脂不會積聚眼表,使淚腺分泌更活躍。多喝水、多做帶氧運動,增加血液循環,減少吹冷氣、開暖氣、暴露於沙塵環境。如身處空間特別乾燥,可開加濕器或放霧器。」

 10.jpg

以熱毛巾敷眼十分鐘,有助於疏通眼周氣血,從而減輕眼睛疲勞。

   眼部穴位助緩壓

蔡醫師推介多到戶外活動,多看綠色植物,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鬆,另外他推介「乾洗面」紓緩方法,蔡醫師指出:「雙手摩擦生熱後,再將雙手貼在雙眼上輕閉十餘秒,連續四五次;再用食指循着眼眶骨,由雙眼內眼角往外而內,輕輕繞眼周按壓打圈,刺激眼周的穴位,達到疏通眼部氣血的功效。穴位方面,雙眉頭內側的『攢竹穴』、眉毛上方的『陽白穴』、眼睛下方的『四白穴』、眉尾附近的『絲竹空穴』,都能夠有效紓緩眼睛疲勞。從經絡角度而言,通常深夜1至3時是肝調養生息的時候,若能在晚上11時前就寢,就能充分讓肝,甚至是整個身體都好好休息。」

 攢竹穴.jpg

眼部四周有不少穴位。

   飲食調理應注意

   經常煲湯的人士,要補益氣血,中醫首推枸杞、菊花、決明子、黃芪等「明目四君子」及紅棗,蔡醫師表示:「紅棗可以滋補肝血,對眼睛有滋潤作用;決明子清熱明目;枸杞補肝益腎、明目;菊花清熱解毒、明目退翳;黃芪補氣升提,以上食材可以用來泡茶或煲湯,或加入糯米煮粥食用,但須注意黃芪具有一定的溫熱性質,過量食用容易上火,因此要注意用量和食用頻率。每款藥材的常用量可在10至15克,適合大部分人士,惟脾胃虛寒、四肢冰冷、易見肚瀉人士要慎用。飲食上應避免過度飲酒、暴飲暴食等,以免損傷脾胃,影響身體氣血生成;另眼睛若同時伴有熱感、眼疾較多的人士,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飲食均衡,並多補充水分,規律作息不熬夜、適當運動紓緩情緒及壓力,便能預防乾眼症的發生。

 11.jpg

多吃枸杞能顧眼明目、補氣養肝。

12.jpg

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維他命A,多吃能降低罹患眼疾的風險。

   中醫推介三款護眼食療

   1. 美顏養目茶

9.jpg

材料:枸杞30克、菊花10克、冰糖適量。

做法:把枸杞放入鍋中加水三碗,浸泡二十分鐘後用大火煮滾,再改用文火續煮二十分鐘,最後加入菊花再煮十分鐘。加適量冰糖即可飲用。

功效:補益肝腎,益氣明目,適合眼睛乾熱,面色稍紅的人士飲用。

   2. 紅棗蓮子銀耳羹

IMG-5993.jpg

材料:紅棗10枚、蓮子50克、銀耳15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紅棗、蓮子、銀耳分別浸泡後,放入燉盅加適量清水,隔水燉兩小時,最後加入適量冰糖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補血、明目安神,較適合眼睛、皮膚乾燥的人士飲用。

   3. 紫薯花生糯米球

8.jpg

材料:糯米粉100克、紫薯1個、花生適量。

做法:將紫薯蒸熟搗成泥,加入糯米粉中搓成小球。將糯米球放入開水中煮熟,撈出瀝乾,再滾上炒熟的花生碎即可。

功效:益氣養血、滋陰潤燥、明目安神,較適合氣血不足,易倦的人士。


 

責任編輯:副刊 【健康】認識乾眼症 中西醫的預防方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