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羊城嬗變·廣州百年百棟建築看變遷」粵港澳攝影家拍攝活動採風開鏡儀式在廣州舉行。該活動邀請了30位粵港澳攝影家來穗採風拍攝,旨在通過粵港澳三地攝影家的多元視角和影像語言,記錄廣州百年老建築、新地標的變化,生動反映時代面貌更迭和羊城發展變遷。活動作品將於今年底集結成畫冊,並在廣州和香港舉行主題攝影展。
本次活動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香港中聯辦宣文部、澳門中聯辦宣文部指導,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辦,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承辦,香港文聯、澳門攝影學會、適馬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支持,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協辦。
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新山表示,廣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廣州重大使命任務,去年的《南沙方案》又為廣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廣州與香港、澳門同處粵港澳大灣區,人緣相親、地緣相近,同根同源、唇齒相依,交流交往交融條件得天獨厚。
「當前,廣州正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面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加強高水平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推動城市不斷煥發強大生機活力。」杜新山表示,期待通過照片的「光」和「影」讓市民了解建築的「變」與「不變」,感受城市的發展變遷,體味今天的幸福生活。從而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廣州故事,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廣州路徑,向世界傳播好灣區聲音、中國聲音。
攝影師合影留念(攝影:何嘉敏)
活動演繹出大灣區文脈相親、地緣相近的人文優勢和創作潛力
廣東省新聞辦副主任鄧鴻致辭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2017年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時,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在粵港澳三地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下,大灣區建設熱潮澎湃、精彩不斷。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超13萬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正朝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作為中國開放水平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牢牢把握多重利好疊加的戰略機遇,合力推動硬聯通更加順暢、軟聯通更加高效、心聯通更加緊密。
「如何更好地建設人文灣區、打造三地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已是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題。」鄧鴻表示,「廣州嬗變·廣州百年百棟建築看變遷」主題活動,將再次演繹出大灣區文脈相親、語言相通、地緣相近的人文優勢和創作潛力。他期待攝影家們用鏡頭定格廣州的變遷、定格廣州的發展,定格廣州的美好,通過這個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生動闡釋廣東故事、廣州故事,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讀懂大灣區。
三組數字詮釋活動亮點 以廣州故事凝聚灣區文化基因
儀式上,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相關負責人用三組數字介紹了活動的籌備情況:「100+」 「30+」和「2+」。
三組數字分別指的是活動先期挑選的廣州百棟老建築和新地標,此程採風邀請的30位粵港澳攝影家,和今年年末在廣州和香港舉辦的兩場主題攝影展,以及未來在活動帶動下期待有更多攝影家參與、拍攝更多建築物,通過廣州故事映射出改革開放以來的廣東故事、灣區故事,進一步凝聚三地共同的文化基因。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相關負責人期待,這場歷時十個月的行攝創作活動,不僅可以回溯改革開放45周年一路走來的發展奇蹟,更可以在未來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穗港兩地,同根、同源、同語言。」作為攝影家代表,香港文聯理事、中攝協香港會員分會主席陳炳忠說道,攝影家們來到英雄花盛開的廣州城,就有如回到家中的感覺,親切而溫馨。這場活動能讓攝影家們更有系列地、更方便地、更近距離地親近廣州。
在他看來,廣州百年百棟建築,標示着不同的年代,訴說着不同的故事。攝影家們將走近各棟建築物,儘可能地運用攝影的語言,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覺、不同的表達,描繪和呈現百棟大廈的光與影,讓更多人能看到時代的變遷。
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號角已經吹響,新時代為攝影人提出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我們願意用手中的鏡頭、用影像的語言,記錄和展現這個偉大的時代,更期待在往後的日子有更多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他說。 (記者 何嘉敏)
頂圖:嘉賓們共同為「羊城嬗變·廣州百年百棟建築看變遷」粵港澳攝影家拍攝活動採風開鏡(攝影:何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