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儒商大會看濱州:高處立、平處做、寬處行

儒商大會看濱州:高處立、平處做、寬處行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3-03-29 09:31:4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28日,「河與海的鄉愁 你和我的濱州」第三屆儒商大會濱州市招商推介會在濟南召開。山東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永祥作了題為《共享新機遇  共贏新未來》的主旨演講。以下為宋永祥主旨演講摘編,以饗讀者。

    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推介會的主題是「河與海的鄉愁 你和我的濱州」。前半句「河與海的鄉愁」中的「河」就是黃河,「海」就是渤海。濱州依河傍海,有126公里海岸線,94公里黃河穿城而過,不僅造就了濱州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也傳承着濱州人重情重義的血脈基因。在座嘉賓無論是不是濱州籍,只要來過濱州、待過濱州,在濱州有合作、與濱州有聯繫,就都是濱州朋友,都是濱州親人,都會有一種「河與海的鄉愁」。後半句「你和我的濱州」,就是濱州這座城市的發展,有你有我有大家。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在城市發展中,有兩件事非常重要,一是為企業搞好服務,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二是與院校搞好互動,把產業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變成區域發展的現實生產力。這兩件事做好了,城市發展才有希望和未來。在座的既有企業家,又有專家學者,我們衷心希望,能夠為大家搭建溝通合作的橋樑和平台,讓大家迎來事業發展的風生水起。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要留住鄉愁。我們認為,濱州的這份「河與海的鄉愁」,是一種家園情結,也是一種精神歸屬,更是在心靈深處的共知、共情、共鳴、共行。為此,我們從去年開始,就開展了「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主題實踐活動。今天,我想借這「四個詞」向大家表達幾點期盼。

    第一個期盼,在濱州,我們一起感受濱州變化。我主要向大家介紹這幾年最直觀的三個變化。

    變化之一: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六高五鐵十專線十高速」、港口機場立體交通格局加快構建,正在建設的濟濱高鐵、津濰高鐵開通後,濱州到北京只需55分鐘、到上海只需2.5小時、到濟南只需27分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經濟圈等戰略疊加,濱州已經成為融入京津冀、聯通環渤海、面向東北亞的橋頭堡。可以說,濱州日益凸顯的區位優勢,正在集聚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濱州未來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變化之二:發展態勢更加強勁。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濱州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7.5%;規上工業營收連續越過4個千億大關,去年達到9955億,列山東省第3位,增長11.32%,列山東省第2位。近兩年,濱州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技改投資、製造業技改投資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強勁的發展勢頭帶來更多的創業創富空間。可以說,濱州日益強勁的發展態勢,讓大家想干就有舞台、敢幹就有支撐、干成就有回報!

    變化之三:精神面貌更加自信。濱州是孫子文化、黃河文化、齊文化發祥地之一,既有孫子、范仲淹、杜受田等歷史名人,也有張鎛、張存浩、崔向群等當代大家。當前,我們站在世界、中國、山東「三張地圖」旁思考謀劃濱州未來發展,廣大幹部思上、思強、思進,敢於爭第一、干唯一、創一流。可以說,濱州人日益自信的精神面貌,已匯聚成濱州爭先向前、跨越發展的磅礴力量!

    第二個期盼,知濱州,我們一起分享濱州機會。越是了解濱州,越能發現濱州不同凡響的「機會」,機會就蘊含在當前大力推進的「三個加速」上。

    機會之一:產業加速轉型,就是我們正在推動「工業大市」向「製造強市」大跨步邁進。濱州以工業立市、實業強市,擁有高端鋁、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去年集群總營收達到1.22萬億,37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份額位列全球或全國第一。當前,我們正全力實施製造強市三年攻堅行動,加快推動優勢產業向高端化轉型、新興產業向規模化發展,努力打造更多十億元項目、百億元企業、千億元產業,實現萬億級規上營收。我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在產業轉型中,抓住發展契機、找到投資機會、贏得更大成功。

    機會之二:創新加速提級,就是我們正在推動「平台搭建」向「應用轉化」蝶變式躍升。我們把科技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深化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全市27所職業院校專業產業匹配度超過75%;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65%,列山東省第1位;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達到3.49%,列山東省第1位。當前,我們正把技術應用、成果轉化作為重中之重,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着力提升研發產出率、技術轉化率、成果落地率。我們相信,只要企業願創新、敢創新、能創新,濱州承接就有載體、轉化就有平台,「科創之花」就一定能結出「產業之果」。

    機會之三:能源加速變革,就是我們正在推動「傳統能源」向「綠色能源」低碳化替代。濱州擁有167萬畝未利用地、6000萬千瓦可開發風電光伏總裝機規模,渤海灣最大凝析氣田—渤中19-6在濱州上岸。當前,我們已經成立了新能源集團,組建了百億規模投資基金,正加快建設山東省最大的魯北(濱州)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借勢打造新能源裝備製造、鋰電新材料等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我們相信,濱州製造「綠濃度」會越來越高,大家一定能夠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闖出新天地、贏得新優勢。

    第三個期盼,愛濱州,我們一起體驗濱州服務。今年我們開展成就企業家夢想行動,就是把「企業家所想的」變成「黨委政府要乾的」,讓大家體驗到用心高效、暖心給力、貼心周到的優質服務。

    體驗之一:用心高效的政務服務。我們樹牢「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的理念,樹牢「請讓我來服務你,就像服務我自己」的理念,樹牢「凡是跟企業過不去,就是跟自己過不去」的理念,樹牢「不說不行,只說怎麼行」的理念,樹牢「依法有法辦、有法依法辦」的理念,全流程「幫辦代辦」、全領域「流程再造」、全周期「政策直達」,傾力打造「濱周到」政務服務品牌。我們承諾,只要企業有所需,政府必定有所為,並且是主動辦、用心辦、高效辦,努力做到完成、完好、完美。

    體驗之二:暖心給力的要素服務。我們堅持「要素跟着項目走」,讓好企業有好資源,讓好項目有好發展。尤其是,濱州擁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8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黃河科技產業園、數字產業園、醫藥產業園、風電產業園等新興園區不斷壯大,企業「拎包即可入駐、帶設備即可生產」。我們承諾,將對優質項目開闢綠色通道,集中優質力量、優質要素,頂格協調、頂格保障,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體驗之三:貼心周到的人才服務。我們實施人才「三進三創」工程,連續三年舉辦濱州人才節,迭代出台「人才新政」,1萬套人才公寓2年免費「拎包入住」,每年有200多名的科技領軍人才扎根濱州,有2萬多增量的高技能人才建設濱州。我們承諾,將全力解決好人才關心的「關鍵事情」,讓人才在濱州如魚得水、如鳥歸林、如沐春風!

    第四個期盼,建濱州,我們一起成就共同未來。這個未來,既是濱州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更是在濱州的每一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我們對此信心堅定、幹勁十足,信心就來自於政府、企業、社會各方握指成拳、合力致遠。

    信心之一:政府有作為。我們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抓在手上,堅持走集約化、內涵式、可持續的精明增長之路。特別是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建設的生命線,大力度激勵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給予項目引薦人更大獎勵,並且明確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新上項目、新增投資均享受同等優惠政策。本次大會,我們將有總投資超237億元的23個內資項目、5個外資項目集中籤約,我們將以最好服務、最優政策、最佳保障,全力護航項目落地。我們期待,廣大企業家選擇濱州、投資濱州、建設濱州,我們一起努力,既把濱州打造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城市,更把在濱州的每一個企業打造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品牌企業。

    信心之二:企業有活力。處在轉型時期的濱州,一大批企業家富有遠見、激情創業、思變求變,創就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頭部企業。我們有全年營收過百億企業23家、過50億企業45家、過10億元企業162家,有世界500強企業1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7家、山東民營企業100強9家。我們期待,廣大企業家開展廣泛交流、深度合作,帶動更多產業化項目落戶濱州、扎根濱州。

    信心之三:社會有氛圍。我們連續召開企業家大會,定期舉辦「濱州企業日」活動,創新設立優秀企業旗幟廣場,可以說,企業家在濱州社會上有禮遇、政治上有榮譽、生活上有待遇。我們期待,廣大企業家珍惜榮譽、抓住機遇,把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在建濱州中展現作為、展現擔當。

    各位嘉賓、朋友們!我們衷心希望,廣大企業家和朋友們,以推介會為契機,發現商機、找準項目,開啟一段創業、立業、興業的傳奇。

    我們誠摯邀請,廣大企業家和朋友們,到濱州多走一走、多轉一轉、多看一看,度過一段愉快、充實、愜意的時光。

    我們熱切期待,廣大企業家和朋友們,與濱州攜手同行、同舟共濟、奮楫遠航,譜寫一段共商、共建、共享的篇章。(記者 孫珂)

責任編輯:郭昕玥 儒商大會看濱州:高處立、平處做、寬處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