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南科大科研成果集中「爆發」 本月6上《自然》《科學》

南科大科研成果集中「爆發」 本月6上《自然》《科學》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3-03-29 14:42:39 來源:讀特客戶端

 進入3月,南方科技大學的科研成果集中式「爆發」。記者3月28日從南科大獲悉,僅3月一個月,該校就有6項新突破分別被《自然》《科學》等國際頂尖期刊選用發表。

 3月1日,南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馮煉副教授團隊通過《自然》封面文章揭示全球近海浮游植物藻華增加趨勢。該研究通過構建海洋浮游植物藻華遙感自動識別算法,追溯了近20年全球海岸帶藻華的時空動態過程,揭示了藻華發生頻率與海表溫度、海洋中尺度環流以及農業化肥施用、水產養殖等人類活動之間的潛在關係。「我們的成果可以助力深圳實現對藻華的全自動監測,而且可以更準確、快速地做出趨勢預測,這對於深圳這座海洋城市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馮煉介紹說,團隊已經和深圳的相關部門展開合作,這個研究成果通過利用衛星遙感長時序、周期性、大範圍等觀測優勢,彌補了目前對全球海岸帶藻華變化趨勢的認知缺陷。

 3月9日,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杜嘉木教授課題組成功解析了植物Pol V結構及其染色質滯留機制,相關成果在《科學》發表,揭示植物DNA甲基化領域新進展,揭示了NRPE2引起的轉錄停頓和轉錄回溯增強的分子機制,提出了在RdDM通路中Pol V通過滯留在染色質上作為支架蛋白對下游作用因子進行招募,從而引起基因沉默的工作模型。

 3月15日,南科大冷凍電鏡中心/生命科學學院隋森芳院士聯合研究團隊在《自然》發文,為闡明細胞內天然狀態下PBS-PSII-PSI-LHC超大複合體的組裝機制,以及能量從PBS向PSII和PSI高效轉移機制奠定了堅實的結構基礎,是光合領域裏的一個里程碑成果。

 3月20日,南科大化學系劉心元教授團隊在《自然》發文闡述立體匯聚式N-烷基化領域中取得的新突破。該方法可以在溫和的條件下將各種工業原料胺、含胺藥物分子甚至氨直接一步轉化為非天然手性α-氨基酸衍生物,具有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和官能團耐受性。

 3月22日,南科大物理系講席教授俞大鵬院士課題組聯合團隊在《自然》發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量子糾錯優勢。俞大鵬院士帶領超導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徐源研究小組,聯合福州大學教授鄭仕標、清華大學教授孫麓岩等團隊攻堅克難,在基於超導量子線路系統的量子糾錯領域取得突破性重大實驗進展。該實驗結果明確指出,量子糾錯可以延長量子信息存儲時間超越盈虧平衡點,這為實現量子計算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同樣是在3月22日,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張明傑院士、劉曉天研究助理教授團隊在《自然》發文揭示抗真菌藥物全新潛在作用機制。該研究解析了真菌細胞壁合成關鍵蛋白質機器的三維結構,並揭示了抗真菌藥物的全新潛在作用機制,成功建立了FKS1家族蛋白高效可重複的體外反應體系,首次剔除了繁瑣的放射性標記檢測手段,極大程度上優化了藥物篩選體系,填補了領域內的空白。

 6篇頂級期刊論文,雖然研究領域不同,研究團隊的人員組成不同,但卻有着相同的特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值得一提的是,科研過程既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過程。高水平科研成果頻出的背後,有多位碩士、博士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其中,這也是學校傑出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文/圖)


責任編輯:趙桐曲 南科大科研成果集中「爆發」 本月6上《自然》《科學》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