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廣東農特產品加快「出圈」

廣東農特產品加快「出圈」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3-04-21 10:54:33 來源:南方日報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湛江對蝦和金鯧魚、茂名荔枝龍眼蜜源、英德麻竹筍、英德紅茶等入選特色農產品原料基地;茂名月餅、潮汕牛肉丸製品、饒平鹽焗雞等入選重點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集群。

 廣東近年來持續推進農業強省建設,目前已累計建設金柚、嶺南荔枝等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65個農業產業強鎮、157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積極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粵字號」農產品,今年一季度,廣東省農產品出口延續良好增長態勢,出口284.2億元,同比增長35.2%,佔全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17.6%。

 上述《意見》的出台,為我省特色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如何借這一東風進一步擦亮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近日,南方日報記者深入粵東粵西粵北各地發現,通過提升種養業現代化水平、拉長產業鏈、加快品牌打造等,各地正多措並舉進一步做優做強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熱潮正在各地火熱展開。

 從一種產品到一個集群

 延鏈拓群產業化發展初顯成效

 近期,英德紅茶和湛江水產多次登上新聞熱搜,受到廣泛關注。

 「英德紅茶作為飲品之一在中法元首會晤上亮相,讓我們茶人備受振奮!」清遠英德市各大茶企內,喜悅的氛圍處處可感。

 英德市英州紅茶業有限公司茶園,綠意盎然。經清明前第一輪採摘後,樹梢新的嫩芽正在生長,茶園工人正忙着給茶樹防蟲、施肥,等待月底第二波春茶採摘。茶園負責人吳慶尚說,近期雨水充足,頭批春茶品質很好,價格有所上升,取得「開門紅」。

 依托廣袤的茶園,英德茶旅業也發展得紅紅火火。在英德橫石塘鎮積慶里紅茶谷,優美的生態環境及3000多畝紅茶茶園,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踏青賞綠、體驗紅茶文化。

 從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到茶旅融合,英德紅茶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集群。該市茶園種植面積達17.5萬畝,干茶年產量超1.4萬噸,茶葉年綜合產值超60億元,帶動15萬人增收致富,英德紅茶已成為全國三大紅茶品牌之一。

 近期,湛江水產養殖業引來廣泛關注。

 在位於湛江東海島上的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一批批蝦苗從這裏「游往」全國各地的養蝦基地。該基地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年選育對蝦親蝦10萬對,蝦苗80億尾。

 養殖方面,去年湛江對蝦養殖面積達2.4萬公頃,產量21.4萬噸,全國每5隻對蝦,有3隻來自湛江。擁有「中國對蝦之都」美譽的湛江,從蝦苗繁育到規模化養殖,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對蝦養殖產業集群,對蝦種苗產量、養殖面積、養殖產量、飼料產量、加工規模、出口量和交易額七項指標全國第一。

 除對蝦外,湛江還是「中國金鯧魚之都」「中國水產預製菜之都」,是水產養殖、加工、出口基地,2022年湛江水產總產量125.5萬噸,總產值274.6億元,連續20多年居全省首位。

 除了英德紅茶、湛江對蝦和金鯧魚,粵東西北入選《意見》的農產品及食品均形成種養和加工規模效應,產業集群發展初見成效:英德麻竹種植面積達80萬畝,去年麻竹鮮筍產量約105萬噸,綜合產值達40億元,形成從生產到初加工的產業鏈條,帶動從業人員8萬多人;茂名高州依托全市59萬畝荔枝和32萬畝龍眼種植園,以「企業+合作社+專業戶+蜂農」模式,年產蜂蜜上萬噸,蜂產品年產值達10億元;茂名月餅生產企業達231家,佔全省1/3,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粵東潮汕地區牛肉丸生產加工企業達3000多家,產值超百億元;饒平鹽焗雞產業僅饒平縣錢東鎮就有鹽焗雞食品加工企業13家,年總產值達30億元。

 智慧賦能生態種養

 推動農特產品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湛江雷州市覃斗鎮流沙港海域,湛江首個深遠海桁架式智能養殖平台「海威一號」矗立在海面上。通過攝像頭,可遠程實時察看魚的生長狀態,自動投餌設備實現每天定時投喂,颱風天氣平台還能下潛以減少災害。

 這個面積超1000平方米、平台高13.5米、養殖水深超12米的龐然大物,是當地容量最大的海水網箱養殖平台,養有3萬多尾鰵魚,是去年4月由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投資建設的深遠海智能養殖平台。

 該平台單個養殖體積大、智能水平高、設計抗颱風能力達15級、可節省人力成本60%,養殖效益可觀。「『海威一號』代表着湛江海水養殖業升級的方向,將引領水產養殖走向深遠海。」海威農業集團董事長劉定介紹,公司智能漁業養殖平台「海威二號」已開工建設,預計5月投入使用,「『海威二號』養殖規模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

 據了解,目前,湛江有深水網箱3500多個,約佔全省總數70%。根據規劃,到2026年,湛江市將建成5000個大型深水網箱、5—10個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平台、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

 湛江的水產品養殖向深遠海方向邁進,走出了智能高效養殖的關鍵一步。與湛江一樣,粵東的潮汕牛肉丸生產同樣也在加快智能化生產水平。

 在汕頭市潮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台台仿手工機器有節奏地對牛後腿肉進行捶打,打好的肉漿在成型機內生產出牛肉丸,再經水煮、降溫以及真空壓縮包裝生產出一袋袋緊實彈牙的潮汕牛肉丸。公司董事長陳志斌說:「以前靠人工捶打,半小時只能製作5斤牛肉丸,自動化流水線一天能生產3萬斤!從手工到自動化的生產,讓美味的潮汕牛肉丸得以從廣東走向全國。」

 科技賦能提高了農特產品生產現代化水平,生態種養則是綠色低碳發展、提高產品價值的又一路徑。

 「葉子上有蜘蛛網,證明是沒有打過農藥的!」在清遠英德市英州紅茶業有限公司茶園,茶園負責人吳慶尚指着茶樹上的一處蜘蛛網向記者說道。

 茶葉農殘曾是困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頑疾。為解決這一問題,英德當地一方面加大茶葉製品農殘檢測,另一方面大力推廣生態茶園建設,不使用農藥、用有機肥代替化肥,保障茶葉品質的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價值。

 記者走訪英德各地茶園看到,茶園內廣泛使用超聲波干擾器、太陽能風吸式殺蟲燈、黃板等物理手段防蟲;在英紅鎮的廣東鴻雁茶業有限公司茶園,負責人胡海濤告訴記者,除物理殺蟲外,茶園幾天前還購買胡蜂來捕食園內的尺蠖蟲,此前還用走地雞來吃茶園的葉甲蟲,效果較好,「通過物理防蟲和生態防蟲,茶園可以實現不打農藥。」

 突破短板實現新跨越

 讓更多「粵字號」產品走出廣東

 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一些特色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形成規模集群優勢,成為地方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另一方面,部分地區農業和食品產業還存在科技種養水平不高、農產品深加工不足,以及食品加工企業大而不強、缺少龍頭企業、缺乏品牌等短板。

 「目前英德種植的麻竹筍八成以上以鮮筍形式賣到外地食品加工企業,本地深加工率不高。」據英德市麻竹筍協會會長黎水清介紹,政府和行業協會已意識到這一不足,正大力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在英德當地加工生產竹筍食品,延伸產業鏈條。目前當地已經有14家麻竹筍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的酸筍即食休閒食品受到市場歡迎。

 在水產養殖領域,我省沿海地區還存在以近海養殖為主、深遠海養殖比例不高的短板。「作為海洋大省,我省深遠海養殖比起山東等省份還存在差距。」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陳華譜表示,「這有客觀原因,即與北方沿海省份相比,廣東颱風天氣多,深遠海養殖風險較大,裝備投入更高。但廣東氣溫高,能夠實現全年不間斷養殖,且海域面積更廣,應該說廣東深遠海養殖潛力巨大!」陳華譜建議湛江等沿海水產大市要加快深遠海養殖步伐,加大深遠海養殖裝備、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全省養殖業邁向深藍探路。

 受多種因素影響,粵東粵西粵北部分地區食品加工業存在企業規模較小的瓶頸。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廣東省食品學會理事長李汴生表示,以潮汕牛肉丸為例,雖然目前有企業應用了自動化生產線,但行業整體還是多以作坊手工生產為主。他建議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加大現代化生產線的使用,實現潮汕牛肉丸的工業化、品牌化發展。

 「潮汕牛肉丸上過冬奧會餐桌,是網紅食品,市場需求很大。」潮汕食品研究院院長方朝武建議潮汕三市應加強協作,制定牛肉丸生產標準,不斷提升牛肉丸品質,加快潮汕牛肉丸預製菜發展,並藉助直播帶貨等手段,將潮汕牛肉丸打造成網紅大單品。

 據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大力推動特色食品產業發展壯大。4月10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2023年開展「粵食越好粵品世界」推動食品工業提質升級專項行動方案》,提出要鞏固提升千億級第一方陣,培育發展百億級第二方陣,培優做強特色園區第三方陣,爭取到今年底,全省食品工業營業收入達1萬億元以上,形成若干個千百億級產業子集群、區域和企業。

 「廣東各地特色農產品和食品在全國越來越受歡迎,如英德紅茶、湛江海產品、饒平鹽焗雞休閒食品等。各地應抓住國家和全省大力發展食品產業的機遇,推動地方特色農業和食品不斷做大做強。」李汴生建議,全省各地應大力挖掘特色農產品和食品資源,積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開發更多符合不同地區群眾口味的食品,並加大線上線下營銷推廣,積極打造區域品牌,讓更多「粵字號」產品熱銷全國、走向世界。南方日報記者 張俊 黃嘉葉 葉彤

責任編輯:趙桐曲 廣東農特產品加快「出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