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和龍華區委宣傳部主辦的《虛與實 剪紙的二維編碼》展覽於5月6日在深圳書城龍華城開幕。作為2023深圳設計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本次展覽向公眾呈現了在「剪紙」這一非遺載體上的現代空間美學實踐案例。
「虛與實」是剪紙技藝的最基本原則:留下為實,剪去為虛;粗線為實,細線為虛;主點為實,次點為虛;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陰陽互抱,對立統一」也在剪紙藝術中得到了最直觀的應用。推而廣之,景即為實,情即為虛,虛實相生,才能抵達「意境」。越來越多期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的當代設計藝術也受益於此。
蔣紅麟的《蝴蝶媽媽》系列作品
著名苗族剪紙藝術家、收藏家蔣紅麟的《蝴蝶媽媽》系列,依托西南少數民族的古老傳說,每幅作品都是藝術家瞬間的感覺和日積月累的美學沉澱衝撞融合而成,無稿剪紙的紋樣組合順應靈感和心境,過程充滿未知和期待,而這正是苗族剪紙的魅力所在。
獨創黑色撕紙畫的費縣撕紙藝術家孫楓玲,帶來了《沂蒙老農》、《山海經》與《民間兒歌》系列作品。由於用手撕紙沒有剪刀靈活,創作很受局限,纖巧工細之處無能為力,但這種局限性又恰恰是個長處,與「畫貴有筆誤」的畫理不謀而合。
孫楓玲《民間兒歌》
裝置藝術家王大意與來自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合作社的十幾位「剪花娘子」共同創作的作品《萬花筒》,由不同紋樣的近200幅剪紙作品組成了一面讓人驚艷的「團花牆」,將每位「剪花娘子」對美與傳統不同的理解與用意組合在一起,序中有變、求同存異。而她的另一件裝置作品《春樹》,合理地利用了紙張鋒利與脆弱兼容的特徵,「白色」與「可觸摸感」加深了紙張於生活中普及性的特徵,強調了現代社會「生命近在咫尺,未來遙不可及」的緊張感與鬆弛度。
王大意與來自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合作社的十幾位「剪花娘子」共同創作了作品《萬花筒》
更具當代性的是善於用多種媒介進行創作的新銳藝術家楊洋。他的作品《呼倫貝爾沒有草原》,選擇了紙張作為媒介來塗抹草原一年中綠色的變更,並對每一張草原碎片又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作干預——讓觀眾感受到的,是被分裂的草原,被撕毀的邊緣。
楊洋的作品《呼倫貝爾沒有草原》
此外還有藝術家如虹帶來的空間作品《莊周的樹林》,以及匈牙利藝術家Kati Egely的剪紙動畫作品《叢林之歌》。這些作品,讓「剪紙」這一傳統非遺藝術形式成為「寫進」當下時空中的「二維編碼」;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當下語境中,對關於非遺藝術的保護和傳承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而觀眾們作為這些「二維編碼」的「掃描方」,將會識讀出一個關於虛實美學思想的新場域。
如虹帶來的空間作品《莊周的樹林》
在開幕當天以及5月13日,展覽還邀請到剪紙非遺傳承人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堂剪紙體驗課,讓更多人可以直觀感受到非遺作品背後的匠心獨到,切實體會東方傳統美學的智慧與文化傳承。
頂圖:蔣紅麟的《蝴蝶媽媽》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