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23(癸卯)年華夏中醫始祖岐伯拜謁典禮在四川省鹽亭縣岐伯鎮龍潭民俗文化旅遊風景區舉行。據悉,活動由鹽亭縣人民政府和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共同主辦,以「弘揚岐伯文化·建設健康中國」為主題,旨在拜謁「華夏中醫始祖」,傳承弘揚岐伯文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李大寧恭讀祭文
上午9時30分,祭樂奏起,全場肅立,2023(癸卯)年華夏中醫始祖岐伯拜謁典禮正式開始,現場響起隆隆的禮炮聲和祭祀鼓樂,嘉賓代表依次走向祭台,分別敬獻花籃、貢品(三牲、藥材和五穀雜糧)、淨手上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李大寧恭讀祭文,現場全體人員面向岐伯像三鞠躬行施拜禮。隨後,四龍告祭,水龍、桃子龍、蠶龍、藥龍依次登台表演;氣勢恢宏的樂舞告祭《藥神贊》《醫祖岐伯》,表達出群眾對中醫始祖岐伯的無限崇拜敬仰。
四龍告祭表演
樂舞告祭《藥神贊》
據介紹,水龍、桃子龍、蠶龍已被批准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水龍是鹽亭民間古今流傳的龍舞之一,耍水龍又叫趕旱魃,由古老的祈雨民俗活動演化而來,意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桃子龍是產生並流傳於鹽亭地區一種獨特的龍舞,九名舞龍者相互獨立,舞起來好似一條活靈活現的龍,因其造型獨特,每一節龍身形似蟠桃,多用於喜慶、壽誕場合。蠶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黃帝元妃嫘祖種桑養蠶時期,是古西陵(今鹽亭縣域)的先民們,在長期種桑、養蠶、抽絲、編絹、製衣等勞動中逐漸形成、世代相傳的一種舞蠶龍民俗,是對嫘祖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人們對蠶繭豐收的期盼。藥龍周身綴滿了各種草藥,實際上是對中醫始祖岐伯的祭祀。
民俗巡遊「岐伯行鄉」
拜謁典禮結束後,上演了民俗巡遊「岐伯行鄉」。披戴盔甲的「武將」騎馬開道,緊隨其後的是五彩旌旗,八抬大轎里端坐的是中醫始祖岐伯塑像,「四龍」狂舞殿後。據了解,「岐伯行鄉」源於岐伯巡迴民間,情系民眾疾苦,施醫救人。如今,這項民俗活動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接下來,鹽亭縣將進一步深化與高等院校、中醫藥管理機構、醫院等單位的合作,大力引進文化、醫藥、旅遊等方面專業人才,加大岐伯文化研究和開發力度。同時,將繼續堅持文農旅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科學規劃布局,高質量建設萬畝中藥材產業園區,進一步推動鄉村高質量振發展。(記者 張寶杉)
新聞連結:
據《鹽亭縣誌》記載:遠古時期古蜀五指山中段,有一個岐舌民族群居的古「岐舌國」,即今四川省綿陽市鹽亭和梓潼兩縣交界的岐伯鎮(原茶亭鄉)一帶。屬深丘向高山過渡地貌,山重山峰對峰,山峰挺拔;嶺連嶺谷抱谷,嶺長谷深。遍地茂林而松柏參天、坡坡綠草中野花迷漫,林內蟬鳴鳥唱、溪谷清泉潺潺。岐舌國又屬亞熱邊沿濕潤季風氣候,無霜期長、日照充足、水源茂盛、土質肥沃,且春暖夏涼、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就在這眾多的山、嶺、坡、谷、從林綠草之中自然生長着上千種名貴中草藥材,故而從古自今當地人民都稱做「藥谷」。
相傳生於炎黃時期的岐伯幼小聰慧,誠實正直,勤奮好學,志向遠大。他見許多百姓死於疾病而無法拯救,心中痛苦非常,便立志學醫。常常不分冷熱,不畏艱險,到山谷採藥,嘗味草木,辯識藥物,分解藥性研究醫術,合藥配方,洞中煉丹,治病救人,終成為了一位精通醫藥、病理、脈理、醫術高明的名醫。黃帝聞名訪賢和他研討人體養生之道,以黃帝問而岐伯答的形式解釋了一千零八十八個難題。後來,岐伯編輯成中華醫學史上第一部中醫學術巨著《黃帝內經》,構建奠定了中醫學術理論基礎,開創了中醫學術理論體系。岐伯一生「以醫濟世、以藥救民」解救蒼生於苦難,他為中醫學術,為人類健康、社會發展、歷史前進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頂圖:華夏中醫始祖岐伯拜謁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