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我沒有回來過,但『粵港澳大灣區』這幾個字熟悉得不得了,哪怕囊括的城市有很多都還沒有去過,但總能聽別人提起。」今年71歲的方燦成是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常務副會長,出生在柬埔寨金邊市,祖籍廣東普寧,最近第一次踏足廣東江門市。
因為,一個世界級的大會就在這裏舉辦。
5月16日-18日,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在廣東江門舉行,「喊」來了全球五大洲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華僑華人精英和代表聚在一起,有的甚至就像方燦成那樣,第一次「見識」江門,「走讀」大灣區。
百聞不如一見!這是數百名僑界代表在受新冠疫情影響三年後首次來到廣東,看到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第一反應。
是什麼讓他們千里迢迢從世界各地奔赴這裏?又是什麼讓他們有這樣的「驚艷感」?
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
狂飆的大灣區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今天的大灣區,粵港澳三地協同共進,經濟總量近13萬億元人民幣,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超大規模市場、強大綜合製造能力的優勢日益凸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程度高,高質量發展迸發強勁活力。其中,香港、深圳、東莞、廣州、佛山經濟總量超過10.8萬億,相當於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這條城市帶除了擁有在世界舞台熠熠發光的明星企業外,還正在以『狂飆』的速度虹吸人才、科技、資金等要素,不斷融合和重組,帶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發展站在世界前沿。」作為一名留美歸國的香港創業青年,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洪輝打了個比方,粵港澳大灣區就像是一列高鐵列車,「如果我們不搭上去,就會落後很多」。
有着同樣想法的不止潘洪輝。今年2月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僑商投資(廣東)大會,推動投資貿易合作項目856個,總金額1.63萬億元,一個個大投資紛至遝來,充分凸顯了廣大僑胞扎根大灣區發展的信心。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新的戰略定位。
這也使許多海外僑胞對大灣區的發展前景更是充滿期待。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重要窗口,與世界聯繫緊密,是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林楚欽表示,尤其是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在加緊建設,加大了對外經濟合作,這也為僑商投資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時不我待!林楚欽透露,他計劃返回泰國後就馬上組織泰國企業家再訪大灣區。「這裏擁有巨大的市場規模、產業規模,可支撐更多市場主體的存在,形成更細專業分工,帶來較強集聚效應。」他說,「我希望能帶中國的企業走進泰國,也希望泰國的企業盡快來到大灣區,產生積極的化學反應。」
「這次來到大灣區,來到廣東,有一種『一日千里』的感覺,與之前相比,變化很大。」俄羅斯中國總商會聖彼得堡分會會長陳志剛、聖彼得堡中國文化中心總經理彭音來夫妻倆第二次參加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陳志剛說,希望通過參加這次大會,尋求到更多商機,同時跟大灣區的企業家多多溝通,請他們到俄羅斯去看看,把大灣區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帶到俄羅斯。「除了經貿以外,還想為在俄的華僑華人子女以及很多熱愛中國文化的俄羅斯人創造更多的機會來學習中國文化,或者到中國來學習,增強文化的往來。」彭音來說。
談情,也談錢
廣東在海外有3000多萬僑胞,分布在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佔據全國海外僑胞的「半壁江山」。
看過世界的人,最想回家;看過世界的人,也更明白,粵港澳這片土地有多「熱」。
對海外僑胞來說,這裏是「故鄉」,是「老家」,也是幹事業的「福地」,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海外僑胞為廣東帶來經濟的「第一桶金」,如今隨着「廣東製造」加速向「廣東智造」躍升,搏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廣東也是世界新經濟發展的風向標、聚寶盆。
早在今年2月,廣東就已啟動了「僑助廣東高質量發展行動」,包括「廣拓以僑引商渠道」「廣聚天下僑界英才」等五方面16條舉措。如在本次大會主會場的舉辦地江門,坐擁530多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散布全球,近年來更是大力推進「僑都賦能」工程,加快平台建設。江門市市長吳曉暉舉例介紹,「去年建成了全國首個便利華僑華人投資稅收服務中心和平台、華僑華人離岸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涉僑遠程公證服務工作上線運行;並設立了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為華僑華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國際化仲裁服務。」
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也已成為僑胞投資創業的熱土。如《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正全面深化實施,2022年全區實際使用外資近60億美元,自由貿易賬戶跨境收支超過4000億元。
與此同時,港澳地區也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將在「一國兩制」大局下,發揮好「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更好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則表示,澳門將大力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重點產業發展,讓海外僑胞和各界友人共享新的發展紅利。
此次大會除了有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市政府有關負責人進行城市推介外,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有關官員也在會上作推介發言。會後,還安排了三條大灣區城市線路,讓嘉賓們挑選自己感興趣的線路,實地考察大灣區。
越來越多貼心便捷的政策和鮮活生動的案例在這片熱土綻放出彩。對僑胞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這個「家」,既溫情脈脈,也生機勃勃。
「在感情上面,廣東是中國的第一大僑鄉,親情上有天然的優勢希望在廣東生根落葉;另外一方面廣東經濟基礎、產業基礎十分好,也為我們帶來非常好的營商環境。」廣州勍耀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廣東東湖棋院董事長容一思2010年從海外回到國內發展,這幾年公司一直加大對廣東的投資布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府的優質服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辦事效率,也為公司的業務開展,帶來了極大便利。」
僑菁,有僑青
「我這次就是要把他帶出來,認識新朋友。」祖籍東莞的加拿大中華總商會常務副會長黃盾斌笑着把弟弟黃子栩「推」到了記者的鏡頭前。1995年出生的黃子栩也笑着稱自己是第一次見大場面。雖然有點「靦腆」,但實際上他已經從加拿大回到東莞好幾年,從事健康養老產業,感受到大灣區軟聯通和硬聯通的魅力。「這裏的規則和市場與國際營商環境銜接得很好,也有不少助僑惠僑政策,對個人事業發展來說,現在來到大灣區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不僅是經濟,更重要的是一種接力和交流。」黃盾斌還身兼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僑聯委員、廣東國際華商會常務副會長、東莞江夏國際集團董事長等職務。社會角色豐富的他,始終活躍在僑團工作一線,為有需要的組織和人群提供幫助。
「作為僑企,我對投資東莞很有信心,希望更多年輕一代有才華、有學識、有抱負的華僑華人、留學生能在東莞看到發展新機遇。」黃盾斌說,「把年輕人的想法、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帶進來,也把這裏的發展優勢對外推介,這就是新『僑』的作用。」
「我們所說的新『僑』,其實是廣義的,是年輕一點的華人華僑。我們在前輩的感召下回到家鄉,在這裏眼見為實,希望把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告訴我們海外的同學、朋友。」1997年出生的賴榮德是「僑三代」,他與黃子栩、嚴偉結伴參加了本次大會。三人既是在加拿大認識的朋友,也同樣是從家裏「接棒」,既在大灣區創業,也為「僑」架「橋」。
本次大會邀請了100多名僑界青年代表參加會議,他們來自全球5大洲38個國家和地區,涵蓋經貿、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傳媒等6個領域,年齡最小25歲。
僑青作為僑團中的年輕力量,也掌握着經濟發展的「年輕密碼」。
一方面,僑青往往具備先進的技術和資金,其「回流」大灣區也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動能。祖籍廣東廣州的中美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葉紫瑩所創辦的卓勢集團有限公司,在大灣區的廣州、深圳、佛山等地都設立了分公司,集團旗下人工智能公司還深耕製造業,取得多項技術突破,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另一方面,作為僑界精英,僑青還能夠發揮「引流」作用,帶動一批華人華僑在大灣區興業。18日,大會結束後,黃盾斌就急忙返回東莞,他要張羅江夏數碼產品研發生產基地(華商雲谷)的「開張」。作為第一批廣東省級「南粵僑創基地」之一,這個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項目將為華人華僑、歸國留學生提供「一攬子」創新創業服務,「我們可以免費提供辦公地址。針對有創業意願但又缺乏資金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我們還可以聯繫企業投資者、銀行和天使投資基金等金融單位提供資金支持或融資幫助,讓年輕人從海外帶回來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落地轉化。」黃盾斌說。
從長輩手中「接棒」,新生代華僑華人接過的是闖蕩的果敢、是堅毅的意志、是未竟的事業,更是中華民族的「根」。
不管去到哪裏,「根」一直在這裏。這是一代代遊子闖蕩的力量,也是歸航的心之所向。(GDToday 金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