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在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刊載的論文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過度用水等,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近30年間,全球大型湖泊和水庫中53%的水體蓄水量大幅減少,平均每年淨減少量大致相當於美國1995年全年用水量。論文呼籲加強可持續水資源管理,重視氣候變化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法國圖盧茲大學和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機構。他們利用1992年至2020年的衛星觀測數據,結合氣候數據和水文模型,研究了全球1051個大型湖泊和921個大水庫,它們的蓄水量分別佔全球天然湖泊和水庫蓄水量的96%和83%。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有的湖泊水庫蓄水量增加,但整體而言,全球湖泊水庫蓄水量普遍下降,年均淨減少約220億噸,相當於美國1995年全年用水量;水體體積累計減少約603立方千米,相當於美國最大水庫米德湖水體體積的17倍。米德湖由科羅拉多河上的胡佛大壩攔蓄而成,面積600多平方公里。
全球過半大型湖泊水庫近30年大縮水 年均淨減少約220億噸
研究指出,即使在潮濕地區,水分也會大量流失。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拉賈戈帕蘭說,世界上約20億人、即總人口的25%生活在蓄水量大幅減少的大型湖泊及其流域,而從全球範圍看,「湖泊陷入了困境,其影響深遠」。
研究人員使用包含氣候和水文趨勢的統計模型梳理水體蓄水量縮減原因,發現對天然湖泊而言,56%的淨損失由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造成,其中氣候變化「所佔比例更大」,最明顯的表現是氣溫升高導致水體蒸發量增加。
對水庫而言,蓄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沉積:由於上游泥沙淤積,堵塞水庫,加速水庫老化,蓄水量下降。研究人員指出,沉積同樣會受到氣候變化影響。例如,隨着全球變暖,野火規模變得越來越大,燒毀樹木,破壞土壤穩定,導致流入湖泊水庫的沉積物增加。
即使在潮濕地區,水分也會大量流失。研究人員說,過去近30年間,無論是潮濕的熱帶地區還是寒冷的高緯度地帶,全球範圍內湖泊儲水量普遍下降。這表明「全球範圍內乾旱趨勢比以往設想的更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