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裝在身,身姿挺拔;脫下軍裝,初心不改。從部隊退役,一頭紮進煙花行業,深耕數十載。現在,鍾自奇的身份有了多重轉換,他是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信)創始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瀏陽花炮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全國煙花爆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煙花爆竹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他將瀏陽煙花帶上國際舞台,讓世界認識到瀏陽煙花的非凡魅力,並曾坦言:「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就要永葆軍人本色,為社會、為國家繼續奉獻自己的光和熱。」6月26日,鍾自奇向記者講述他作為「天空彩繪師」在天空「繪畫」的故事。
返鄉學藝,瞄準煙花高端市場
時間回撥至1981年,當兵6年的鐘自奇告別部隊,回到家鄉瀏陽。退伍返鄉後,他嘗試過很多職業,種過烤煙,跑過運輸,還做過皮服生意,但是幹得都不長。
彼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瀏陽花炮行業迅速增長,村子和鎮上都辦起了花炮廠。1984年,鍾自奇受邀進入村辦企業磨盤花炮廠,他從最基礎的工人做起,一點一滴地向師傅請教,鑽研瀏陽花炮製作技藝,開始走上傳承和發展非遺技藝的道路。
瀏陽花炮擁有1400餘年歷史,傳統產品由手工製作,使用土紙、土硝、硫磺、炭末等作為加工原料製作,擁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材料並不複雜,關鍵就在於製造工藝。「一紙二硝三做手」,這是流行於瀏陽鞭炮行業的老話,其中「做手」說的就是「手工工藝」。在像鍾自奇這樣的手藝人的傳承下,瀏陽花炮製作技藝日臻成熟,也奠定了瀏陽花炮在行業里的領先地位。
掌握瀏陽花炮製作技藝後,鍾自奇在1996年成立東信煙花出口花炮廠。當時,國內外市場對禮花彈需求日益旺盛,鍾自奇抓住時機,發展禮花彈。禮花彈屬於煙花產品中的高端產品,東信在這方面幾乎是「零經驗」,沒有設備沒有技術,也沒生產過禮花彈,如果發展這條業務線,公司還要背上巨大的債務風險。
鍾自奇依舊堅持做這件事。1999年4月,東信公司投資400多萬元的禮花彈線正式建成投產。由於質量過硬、燃放效果好,東信公司的禮花彈迅速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禮花彈也成為東信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
與時俱進,花炮工藝不斷更新
1999年,《財富》全球論壇上海年會舉行,東信公司取得焰火晚會的承辦權。禮花彈燃放表演剛剛開始2分鐘,點火器突然斷電了。儘管最終有驚無險,所有煙花成功燃放,但這讓鍾自奇下定決心攻克焰火燃放電子點火技術的難關。
此後,鍾自奇奔走於長沙、北京、上海等地,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走訪,尋覓研發人才。2005年,東信成功自主研發出電腦程控點火系統,並獲得長沙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從此,國內使用的煙火控制系統有了「湖南製造」。
電腦程控點火系統,是東信在花炮製作工藝傳承和創新的一個體現。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瀏陽花炮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鍾自奇帶領團隊在安全、環保、科技研發、機械化應用等方面不斷探索,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最新技藝,推動瀏陽花炮製作工藝不斷更新。
當時,傳統煙花的筒管原料大多是紙和塑料,煙花爆炸之後,殘留一地紙屑和塑料碎片。如何讓煙花更加環保?成為業內人士必須破解的命題。「安全生產是生死線,綠色環保是生存線。」鍾自奇決定採用植物纖維代替紙張和塑料:「植物纖維易降解,不僅有益於環境保護,還能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在鍾自奇等人的帶動下,瀏陽煙花積極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微煙、少塵、無硫、降噪等環保技術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花炮工藝不斷更新發展。
走出國門,非遺魅力閃亮世界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天安門慶典、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4年北京APEC峰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慶典、2021年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演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鍾自奇一次次在夜空「書寫」中國自信。
而在這一幕幕綻放夜空的繽紛絢麗背後,是鍾自奇帶領團隊挑燈奮戰,反覆試驗,不斷攻克難關的努力付出。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鍾自奇告訴記者,部隊生活錘鍊了自己,因為曾經是一個兵,一輩子都要保持「戰鬥」的姿態。面對國內市場的突破,鍾自奇兵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希望瀏陽花炮能夠閃亮世界,讓更多人感受非遺的魅力。
「我們產品大多銷往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鍾自奇說,瀏陽花炮製作技藝純熟,產品門類齊全,具有創新和成本優勢,往往成為國外消費者的首選。
數據顯示,瀏陽花炮的出口已經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貨值在2022年達到了40.76億元,佔全國總額近六成,出口規模穩居全國第一。目前,瀏陽花炮90%經上海港出口,銷往世界各地,在天宇綻放「煙花彩繪」,也在傳遞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談及今後的計劃,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瀏陽花炮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鍾自奇坦言自己身上有一股責任感。「老祖宗發明了煙花爆竹,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才傳遞到我的手上。」他說,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把煙花打造成為一種藝術形式,讓國內外的觀眾看到更亮麗、更環保、更好看的瀏陽花炮。(何雯 來源 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