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畫道革新——館藏關山月1940年代西南寫生專題展」即日起到11月20日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作為關山月美術館館藏大展,以館藏關山月1940年代的西南寫生作品為基礎策劃,匯集70餘幅作品,旨在探討關山月於1940年至1946年間在西南寫生的價值,以及對當時和當下中國畫創新與變革發展的意義。該展已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23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並獲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
展覽主題「畫道革新」,出自1944年郭沫若在重慶參觀關山月西行寫生展後,為其作品《塞外駝鈴》所題「畫道革新當破雅,民間形式貴求真」的詩句。「畫道」具有雙層含義:其一,指關山月在桂、黔、雲、川、渝等地奔走寫生的艱難路途;其二,指關山月的革新寫生之道。關山月的這種寫生觀念萌發於他拜師高劍父的求學階段,抗戰時期的西南寫生經歷使他更加注重深入民間,取材現實,尤其是他在將寫生稿轉換為創作的時候,極大地保留了民間寫生的鮮活特色,承載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和時代精神。
展覽分為「國畫·寫生」「苗胞生活」「松崖山市」「巴蜀寫生」「尾聲」五個部分,在展出各個時期代表畫作的同時,呈現了大量歷史文獻,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開始,展現了關山月向西南奔走,一路寫生,探索傳統形式、寫生畫法與民族國家的結合,踐行畫道革新的藝術歷程。
1941年4月,關山月繼續踐行「行萬里路」的計劃,離開桂林經貴陽抵達重慶。5月1日,關山月畫展在中央圖書館預展,2日正式開幕。展出抗戰畫和桂、黔作品。是展,關山月結識了同樣在藝術變革期的趙望雲,兩人一見如故,結伴去灌縣、青城一帶寫生。受趙望雲寫生觀念影響,關山月在創作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現場寫生稿的現場信息,是為國畫寫生之變革。1941年7月關山月離開四川,前往貴陽辦展,隨後回到桂林。是年底,關山月舉辦了他在桂林的第三次個展,作品「多為西南農村寫生」,顯示了他深入民間,奔走寫生的革新畫法。1941年底,關山月與趙望雲再結伴赴貴陽寫生,從關山月貴陽寫生的作品與趙望雲寫生的對比中,不難發現他受了趙望雲農村寫生的影響,寫生畫法更直接,更直觀,更貼近民眾。
1942年,關山月在成都督院街法比瑞同學會住所埋頭繪畫。
1942年秋,關山月從昆明由岷江再度入蜀,抵達成都。經趙望雲保薦居於督院街中法瑞比同學會,期間四處寫生。12月,關山月、趙望雲赴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辦展覽,趙氏作品多為西北旅行寫生作品,而關氏則呈現苗胞生活及農村寫生。郭沫若前往參觀,為關、趙合作的《松崖山市圖》題詩作跋,盛讚:「望雲與山月新起國畫家中之翹楚也,作風堅實,不為舊法所囿,且力圖突破舊式畫材之藩籬,而側重近代民情風俗之描繪,力亦足以稱之。」1943年5月,關山月夫婦與趙望雲、張振鐸一同前往西北寫生,經過西安、蘭州、沿河西走廊到達敦煌,在敦煌臨畫三個月後又進入青海寫生。在這一非凡的寫生旅程中,關山月獲得了完全不同於嶺南地域風貌的視覺體驗。敦煌壁畫的獨特風格、雄渾瑰麗的西北景色和多民族的奇異風俗為他的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1944年3月,關山月由青海返蓉,開始在成都辦展作畫。是年秋,又前往樂山、自貢旅行寫生。1945年1月13日,關山月在中蘇文化協會舉辦「西北紀游畫展」,有報道說明畫展內容「不是風花雪月,而是現實的東西」。郭沫若題詩稱讚關山月「畫道革新當破雅,民間[形]式貴求真」。1946年5月20日,關山月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行「關山萬里圖」畫展。展覽結束後關山月夫婦旋即從重慶啟程返粵。至此,關山月1940年代於西南地區的寫生活動告一段落。
在這段寶貴的藝術生涯中,關山月完成了從地方畫家到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藝術家的蛻變,他不斷探索、奔走、體驗、觀察、思索、作畫,完成了郭沫若所謂的「畫道革新」,重塑國畫寫生。這也成為關山月未來創作生涯的基底,甚至深刻影響了新中國以來國畫寫生的觀念。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表示,在展覽策劃中,我們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歷史考據還原了關山月在西南寫生的歷史細節,運用數字媒介將文獻、交遊、畫作、歷史影像作綜合展示,力圖重現以關山月為代表的那一代美術家的艱難寫生探索,讓觀眾了解中國畫家們在抗日戰爭的民族危機下如何秉妙筆續文脈,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不斷守正創新的探索,也為我們在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