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眾大咖解析加快能源轉型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論壇在深舉辦

眾大咖解析加快能源轉型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論壇在深舉辦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3-06-30 11:03:2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6月29日,在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舉辦期間,由南方電網公司主辦,深圳供電局、南網傳媒公司承辦的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論壇以「數字化綠色化協同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主題,相關院士,高校專家,國內外能源電力領域組織機構、企業相關負責人和代表,互聯網企業等相關行業人員500餘人參加論壇。

    高質量發展新能源佔比,逐漸提高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電力生產綠色化、能源消費電力化、生產消費數字化的平台樞紐。會上,與會嘉賓就如何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助力新時代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首席科學家饒宏認為,新型電力系統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決定性因素,而電源是決定新型電力系統演進路徑的關鍵影響因素,電網運行是檢驗演進路徑的重要依據,關鍵考驗是如何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他提出,可通過研究全時間尺度電力電量平衡、全景電網實時仿真等關鍵技術,探索建立新的分析方法與平台,支撐適應中國基本國情、新能源佔比逐步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不斷向前演進。國際能源署(IEA)能效部門能源數字化工作處處長Vida Rozite指出,2024年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佔全球總裝機容量的55%,將為全球脫碳帶來巨大好處,但對電網可靠性提出挑戰,必須制定使電網更具彈性和靈活性的措施,一是要加大對需求側和智能電網的投資,二是發電側以及負荷側的進一步可視化,三是推動新的商業模式,促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的自主消耗,確保未來電網具有韌性、高可靠性和低碳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認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需要長時儲能,他建議加大儲能領域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重點布局顛覆性的長時儲能技術研究項目,加大支持產研聯合攻關力度,加速流體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的成果轉化。

    國家電網副總信息師王繼業指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就是能源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國家電網將推進全業務、全環節數字化轉型,全面優化電網核心業務領域數字化應用,促進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加快推動電網向更加智慧、更加安全、更加友好的能源互聯網升級。

    香港中華電力智能電網戰略首席經理姜天翔認為,未來電網更多元化、分布更廣、單個體量較小,但數量龐大的分布式發電、相對更複雜的配電網網架結構、雙向潮流、更多數字化的控制等這些變化意味着目前電網不僅會在穩定性、可靠性、韌性方面面臨挑戰,企業的管理也將受到影響,這需要我們積極擁抱數字化,打造數字化智能電網,進而向未來的能源網絡運營商轉型。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洋表示,創新是構建電力數字化的核心能力,將聚焦全棧創新產品服務電力數字化發展,攜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持續探索5G+數字電網應用創新,促進5G電力規模化應用,通過數智創新實現全流程節能降碳,助力全球雙碳目標達成。

    CIGRE技術委員會主席、巴西國有電力公司首席傳輸官Marcio Szechtman表示,現如今電力系統正處於「能源轉型1.0」時代,由於大量新型清潔能源併網,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成為關鍵問題,解決問題離不開電力設備、市場監管、新興技術的持續創新。他指出,技術是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企業要通過培養創新文化、制定創新戰略、升級思維模式,以迎接「能源轉型2.0」以及全面數字化時代。

    廣東已形成海上風電產業鏈體系

    在中能建集團廣東電力設計院副總經理周敏看來,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破口,廣東省已初步形成了集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專業服務、施工安裝、運營維護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產業鏈體系,可通過調節西電東送豐枯比實現西南水電與廣東海上風電協同消納的電量及容量效益,實現優化配置。在未來,數字化技術將在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建設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助力實現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董事、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文濤表示,目前,深圳供電局正積極探索構建能源生態服務一張網,這是以數字化為支撐,以開放共享、價值驅動的生態理念,協同各方共同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系統工程,具有供需互動、電力充儲放、市場交易、電碳耦合一張網的四方面顯著特徵。

    特銳德電氣公司董事長于德翔認為,未來的新能源和新交通會產生一個雙向融合的新業態和新生態,汽車和充電網、能源網之間會產生高效黏性和連結價值。特銳德正構建「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的虛擬電廠新產業生態。(記者 童越)

責任編輯:高心雲 眾大咖解析加快能源轉型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論壇在深舉辦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