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賣得最好的報紙是馬經

香港賣得最好的報紙是馬經

責任編輯:蔣璐 2023-07-10 10:34:02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每場賽馬比賽前,馬匹都會統一站在一個閥門前做準備。當閘門打開後,騎師需快速作出反應將馬帶到內圈,搶佔先機。此類行為在賽馬專業術語中稱作「搶閘」。漸漸的,「搶閘」一詞便延伸為「人們迅速沖前、爭取領先」的意思。

    在香港,由賽馬術語衍生出的俚語並不少見:「催谷」、「叮噹馬頭」、「去馬」、「補飛」......可見,賽馬文化早已深入影響並滲透入香港本土文化。

    「你今日聽咗《一馬當先》未?」

    賽馬場裏隨處可見這樣一番景象:花白頭髮的老人們埋頭翻看報紙,他們神情嚴肅並時不時地在紙上圈畫標記。現場隨機採訪了數位老人後,記者發現,部分「資深馬迷」的賽馬經歷竟長達50年之久。

    72歲高齡的周先生便是其中一位。談到香港賽馬文化,他十分感慨:「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來看過賽馬,那個時候的馬場很小而且是泥地,遠沒有現在的設施先進、場地寬闊。」

20.jpg

    沙田賽馬場觀眾席上正在認真研究「馬經」的老人。 記者 趙芃程 攝

    即便年過古稀,談及童年回憶的周先生依然神采奕奕。 「賽馬在當時算是新潮的社交活動,我父親教會我如何挑選『優質馬』。從年齡看,4歲左右的賽馬年輕力壯,正合適;如果馬的頭上有白色標記就代表這匹馬是『品種名馬』;馬的後腿和嘴巴如果有白色異物,就說明這匹馬已經精疲力竭,難以跑出好成績。」

    周先生告訴記者,在香港賽馬最興盛時期,全民關注度、參與度和如今的世界盃差不多。 「你食咗飯未?」甚至可以被「你今日聽咗《一馬當先》未?」替代,成為人們日常打招呼時的口頭語。不僅如此,提供賽馬介紹、賠率、分析等消息的報紙,也深受人們追捧。

    「賽馬前得先學會看報紙。」

    馬報在香港到底有多流行?

    據了解,馬報在香港也叫馬經,只在賽事前一兩天出版,出版的時間根據賽馬日和馬會發放消息的時間為凖,1999年市面上傳播賽馬資訊的報刊高達30份。

    如今,即使新媒體盛行,紙媒不得不面臨生存窘境,馬經在香港傳媒界仍然佔據着重要的席位。 2015年,香港《新報》停刊,而《新報馬經》卻獨立了出來,目前仍在運營。

22.jpg

    賽馬日當期,馬迷在自助終端機投注。 記者 韓琪 攝

    類似於今天的股票分析師、影評人、書評人等,香港賽馬行業中也有馬評人。

    馬評人撰寫的評論、貼士的準確度,極大程度影響着所刊馬經的銷量和名氣。曾經,香港出了一批像董驃、張基、卡洛斯等馬評人,他們不僅針對賽馬暢所欲言,同時還會對社會問題針砭時弊。敢說、率直的風格讓馬評人們一度成為了當時的意見領袖。

    「我係董驃,你唔係;我講馬,你要聽」這句來自亞洲電視由董驃主持的賽馬節目中的招牌口號曾紅極一時。在香港電台舉辦的「香港廣播七十五周年——口述歷史座談會」「賽馬廣播」一期中,七十歲的董驃訪談中道出了賽馬行業的真諦。

    「我講馬的原則是教人不要狂賭,只可以作為娛樂。」

    董驃認為,馬評人還需嚴格恪守道德底線和行業規範。憑藉所學的專業知識、經驗提出意見,供馬迷們參考。

21.jpg

    賽馬日當期,名為「專業馬訊」報紙。 記者 趙芃程 攝

    直到今天,賽馬早已成為香港人娛樂、生活的一部分。香港賽馬會也在一百多年的演變下,經濟模式逐漸完善。每年提供賽事、博彩活動,創造經濟價值。最終,將大部分收入通過繳納稅款和社區慈善捐款回饋社會,創造社會價值。(記者 趙芃程)

責任編輯:蔣璐 香港賣得最好的報紙是馬經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