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陽台山下烏石岩:一個墟市的百年興衰

陽台山下烏石岩:一個墟市的百年興衰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3-07-30 12:29:32 來源:微信公眾號「土生土長深圳人」

作者:鄭浩勝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為了便捷縣城南頭遷往寶安縣各區的交通,寶安縣政府開始籌建寶太(南頭到太平)、寶深(南頭到深圳)兩條主幹道。1948年秋,廣東省政府將該線劃為省幹線公路,1950年,寶深-寶太公路線被編入107國道。深圳市成立後,政府在原寶太公路的基礎上,建造了有名的廣深公路。

1.png

黃:寶太公路 藍:寶深公路

寶太公路的修建與興起,導致一個地方失去了重要的交通區位優勢,間接影響了該地的發展。這個地方,就是石岩。

烏石岩的傳說

石岩,原名烏石岩,近代以後逐漸隱去「烏」字,變為「石岩」。「烏石岩」原指境內的一座大石洞,該石洞由三塊巨大的,漆黑的石頭天然搭建而成。根據石岩本地老人葉恩麟講述,石洞面積約40平方米,高大約4米。

1.jpg

民國時期照片中烏石岩廟的烏石岩巨石

關於「烏石岩」的來歷,當地留有不少傳說。深圳民間學者、石岩本地人廖虹雷記錄相關傳說:很久以前,這山陡林密,古樟虯曲,怪石屹立,尤以一處天然烏石洞為最。然而美中不足,此烏石洞三面環繞,獨缺頂蓋一面,鄉民皆期望將此石補上。於是人們夜夜祈禱,天天燒香,忽一夜,狂風大作,電閃雷鳥,烏石岩轟然撼動,聲震四野。次日雲開日出,鄉民見石洞居然有了巨大塊石蓋着,像三隻雞蛋上面再頂着一個雞蛋,驚險之至,造型之妙,堪稱一絕。

1.jpg

烏石岩廟

康熙《新安縣誌》亦載有此傳說:「烏石岩,在陽台山下,內有石岩三面,東缺一面,頂有大石,堪作牆。鄉民祝曰:『惟願此石,可補四面,周圍無缺矣。』是夜,神即移石補足,石痕猶在。」

1.png

康熙《新安縣誌》關於烏石岩的記載

鄉民們在該石洞放置有觀音像,虔誠供奉,該洞也逐漸被較為「烏石岩廟」。後來,民眾在此基礎上,修築了寺廟建築物,廟的後殿連接着烏石岩天然洞穴,屋簷緊貼着上面的石頭,這就是「慈石古寺」。

軍屯與官道

據傳,北宋時期石岩便已經有人類在此居住。在客家人進來之前,石岩還曾經是衛所屯田之地。

1.png

嘉靖《廣東通志》關於明王朝設置屯田的記載

元末天下大亂,大規模的戰爭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與社會結構,人口大量死亡及逃散導致許多無主土地的出現。滅掉元朝、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創造了衛所制度。一衛五所,發放土地,自給自足養活自己,戰時為兵,平時則為農。朱元璋在征討所得的土地上,安頓來源繁雜的士兵,明朝短時間內就擁有了大量能自給自足的,並且具備一定戰鬥力的軍隊。

洪武十四年,朝廷設置南海衛,屬廣東都司所轄。南海衛在現在的石岩地區設有羅租屯和栗木岡屯。這些屯丁也是石岩的早期居民之一。羅租屯的屯田應該全在今石岩境內,而栗木岡屯應該是有一半屯田在今石岩境內。

1.png

嘉靖《廣東通志》中關於羅租屯、栗木岡屯的記載

衛所制度在明初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歷經洪武、永樂兩朝後,其弊端便開始顯露。明朝的軍士需要承擔守城、屯種以及徭役等種種的職責,負擔繁重,一般的軍戶還會受到衛所軍官的壓榨。明中前期,衛所便出現大量逃兵,許多所城官兵都只剩十之一二。

羅租屯和栗木岡屯見於嘉靖《廣東通志》,而到了萬曆《廣東通志》,南海衛已無羅租屯與栗木岡屯。差不多這個時候,便有石岩客家先民遷居此地的相關記載。70年之後,更多的客家先民逐漸遷居石岩。而在客家先民到達石岩之前,有講莞寶話的先民便已經開基浪心村。

1.png

栗木岡的位置

除了軍屯,明清時期石岩還是官道所在,當時政府在石岩北部設有栗木岡鋪(鋪即郵遞驛站)。當時從南頭到東莞的路並不是像現在一樣經過福永、沙井,由於黃田與福永間有佛子坳與大茅山的存在,因此驛道在流塘村附近往北折,經現在的石岩、公明、燕羅,最終從蓮花徑進入東莞。

1.png

栗木岡陸塘圖

官道的存在,尤其是栗木岡特殊的地形,使得石岩一帶成為軍事要地,政府曾在栗木岡設有栗木岡陸塘。

烏石岩墟的變遷

康熙年間遷海復界之後,大批客家人來到了石岩。而烏石岩信仰也被客家鄉民保留下來。據葉恩麟講述,石岩一帶原本的墟市位於浪心村(系石岩唯一一個廣府村落),當時的規模也比較小。隨着烏石岩廟的香火越來越旺盛,加之該地離官道不遠,旁邊又有石岩河流過,山下的空地吸引不少人來此擺攤,逐漸形成了物資交換之地,這便是烏石岩墟。

1.png

嘉慶《新安縣誌》中的烏石岩墟

烏石岩墟建墟的時間大約在清嘉慶年間,嘉慶《新安縣誌》載有「烏石岩墟(新增)」。烏石岩墟也「反哺」了烏石岩廟,隨着墟上的商號越來越多,民眾們也自發地捐資對烏石岩廟進行修繕。根據光緒廿五年(1899)的《重修慈石古寺碑記》的記載,道光二十年(1840),「經前賢修飾,冠冕堂皇」;咸豐十年(1860),「幸巨公之仍卓然大觀」。

1.jpg

民國時期的石岩墟和石岩河橋

民國時期的烏石岩墟是寶安縣的一個魚貨、山貨、農副產品和日雜品的集散地,墟日為農曆的二、五、八。烏石岩墟的主街長約70-80米,寬3-4米,兩邊大約有20多間小店舖。墟日當天,除了石岩本地的,來自龍華、觀瀾、公明、松崗等地的人也會運來瓜果蔬菜到此販賣。有些人還會在此購買一些手工藝品、土特產,到其他墟進行販賣。每逢墟日,烏石岩墟都會吸引幾千人來此趁墟。

1.jpg

上世紀80年代的石岩墟 @石岩街道

除了做生意的、投墟的,烏石岩墟里還有賣藝的、唱戲的、耍雜技的。民國時期,烏石岩墟還是一個興盛的「賭城」,墟市內多有賭攤。根據1949年《珠江報》的記載,當時烏石岩墟有骰寶六枱,牌九一枱,燒鵝寶兩枱,雜賭三檔,這些賭攤均分布在石岩河邊。

1.png

記載石岩墟賭風的報道

上世紀50年代初,墟市從老街搬到了石岩河邊的沙地(當地人稱之為「河沙壩」)上。烏石岩墟還曾經是寶安縣知名的豬苗銷售地,不少地方的群眾都會來烏石岩墟採購豬苗。

1.jpg

上世紀70年代的石岩墟

根據廖虹雷老師的回憶,烏石岩墟曾經有米鋪、李洪昌織布店、鄭義和涼帽店、「火絞」(糧食加工廠)、木器社、打鐵鋪、日用百貨、糖果、缸瓦、鹹魚咸雜店、同福飯店、陸百萬燒鵝店、李炳記糖水店、利錦麻糖鋪、嚴月嚴喜餅店、石安狗肉店、濟寧堂藥店、李志民牙科、余建強醫師、李曼清接生、廖福裁縫、何滿記補鍋、徐錫麟打錫、周標記補鞋、劉海記百貨、高祥理髮、張好理髮店、陸江客棧、玉珍(貞)客棧、「明星樓」郵電局、石岩當鋪和石岩水果收購站、涼果場等數十間商舖。

1.jpg

上世紀80年代的石岩墟 @石岩街道

廖虹雷老師在其著作《深圳民俗尋蹤》中,還提到了舊時烏石岩墟的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場景——「無人售賣區」。其時在墟市中開設有個區域,專供給墟日時沒空的商販。那些商販們把蔬菜或手工藝品按單位「打包」好並標好價格,有需要的人按價付款即可(攤位上有收款籃)。

1.jpg

1987版《深圳地名志》的石岩區地圖

上世紀中葉起,石岩一帶修建了石岩水庫、鐵崗水庫,加之寶太公路(107國道)的改造,石岩逐漸失去了「交通要塞」的地位,烏石岩墟也漸漸衰落。儘管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在此開闢了老街市場、石岩市場等,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由於幾個水缸的存在,石岩的發展較之周圍的幾個鎮發展緩慢,烏石岩墟最終變得「默默無聞」。

紅色烏石岩

烏石岩在革命期間是寶安縣一個「出鏡率」比較高的地名,這裏曾經是寶安縣黨組織活躍地之一,三次寶安縣工農武裝暴動均與此地相關,徑貝村的鐘永恩是石岩最早的共產黨員,1928年在南頭慷慨就義,臨刑前痛罵國民黨反動派。

1.jpg

石岩政府頒給鍾永恩親屬的烈屬牌

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烏石岩開闢有陽台山革命根據地,並在古墟處設立稅站,為游擊隊籌集經費,對支援抗戰起到了很大作用。

根據相關記載,日寇亦曾經占領過烏石岩,並將烏石岩墟內的明星樓作為司令部使用。1941年,國民黨頑軍曾經佔據烏石岩墟,並向我黨游擊隊開闢的新區進行瘋狂的進攻。之後,地下黨員陳慧清在烏石岩古寺中建立中共地下秘密交通站,並利用石岩古寺住持這一特殊身份從事地下工作,以售賣字符等方式為掩護來搜集敵人情報。後來,因身份暴露,陳慧清被安全轉移到第三大隊從事革命活動。

1.jpg

日寇畫冊中的烏石岩墟

1943年7月,駐紮東莞的日軍糾集千餘兵力,數路出動「掃蕩」東莞楊西、治平地區。一天拂曉,一路日軍包圍了時住張家山陳慧清的住地。發現敵情後,陳慧清等數人立即衝出村子,向山上突圍,陳慧清卻不幸被日寇機槍掃射過來的子彈打中,壯烈犧牲。

解放戰爭時期,烏石岩墟屬於我黨領導的廣東人民護鄉團控制範圍,互相團積極恢復工商業,對守法工商業採取保護扶持政策,根據合理負擔原則,執行單一稅制,減輕商人負擔,促進了物資流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這裏還曾發行邊區人民流通券、南方券,對平抑物價、活躍市場貿易起了積極作用。

1.png

1949年石岩墟地圖

在寶安縣解放的前夕,寶安縣黨組織在烏石岩曾召開一次重要會議——烏石岩會議。1949年8月下旬,根據上級決定,中共寶安縣委和寶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8月29日-9月3日,寶安縣委第一次會議在烏石岩召開,會議決定,寶安縣黨組織全力做好迎接解放大軍和支前工作,發展地方黨組織和武工隊;學習入城政策,確定了寶安縣委和寶安縣人民政府的幹部配備。

1949年10月15日,解放軍順利解放南頭,寶安縣宣告解放。

責任編輯:鄭嬋娟 陽台山下烏石岩:一個墟市的百年興衰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