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攀向高峰: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雄心

攀向高峰: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雄心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3-07-30 15:56:34 來源:湘伴

    「以實打實的行動,鳴響了一場向高峰攀登的衝鋒號。」

    今天(7月30日),長沙市委全會召開,審議《中共長沙市委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奮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

    長沙數位科技戰線的幹部坦言,心情「既振奮、又急迫。」

    長沙以市委全會這樣高規格的形式審議這樣一份重磅文件,無疑明確了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長沙舉全市之力奮鬥的主攻方向之一。

    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這是長沙的雄心,更是湖南的雄心。

    高峰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為我們擘畫了「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三個高地」之一,就是「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牢記殷殷囑託,湖南篤行不怠、久久為功。從先進製造到科技創新,再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動作頻頻、亮點紛呈,更為後續發展積蓄起強勁勢能。

    量變,往往能醞釀出質變。立足發展好勢頭,圍繞「三高四新」推出一批引領性、標誌性、抓手性的重點工程,成為當前湖南決策層擺在案頭、思慮考量的重要課題。

    「謀劃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2023互聯網嶽麓峰會上,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介紹了這一前瞻性目標,並提出將其作為湖南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四大標誌性工程之一(另三個是: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湘江科學城、省「4+4科創工程」)。

    推進這樣一個頗具「自我超越、勇攀高峰」意味的標誌性工程,至少有以下幾層重要意義。

    審視自身,相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科創實力上,長沙尚有差距。而差距,很多時候既是潛力、也是動力。在奮起直追的路上,長沙更要走出自己的「style」。

    放眼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長沙有責任「走在前、作示範」,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再把視線投向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發展新動能,以智能、綠色、高端為特徵的技術革命引發國際產業分工重大調整,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長沙唯有搶佔先機,方能贏得主動。

    最重要的是,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和呼應三湘兒女對美好生活嚮往期待的有機統一。全球研發城市的資源集聚力,對科技、產業、教育、就業、醫療等等諸多領域的輻射驅動力,必將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產生深遠且積極的影響。

    氣質

    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位於湘江新區,是深耕鋰電20年的杉杉新能源與全球化工領軍企業巴斯夫於2021年合資成立的企業。

    合資後,巴斯夫將正極材料亞太研發總部及電池材料事業部的中國行政總部設立在巴斯夫杉杉長沙基地。

    彼時,也就是2021年底,來自德國的馬克(Marc P?tzsch)開始常駐長沙工作。

    「長沙的電動車以及電池材料行業正在快速發展,而且有行業內許多優秀的合作夥伴。」作為巴斯夫杉杉分管戰略和市場的副總經理,馬克毫不吝嗇自己對於長沙的誇讚。

    馬克介紹,巴斯夫杉杉集合了電池技術領域的行業專家和擁有豐富從業經驗的研究人員,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陸續攻克了很多行業難題,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內外高端動力車型的正極材料供應體系。

    在長沙寧鄉,楚天科技中國總部園區,奧地利小伙斯蒂芬(Stefan)已經待了3個年頭。

    2017年,楚天科技收購了德國百年醫藥裝備企業Romaco集團,雙方在楚天科技總部園區建立了固體製劑工藝實驗室,此後還專門成立了Romaco長沙公司。

    2020年開始,斯蒂芬常駐寧鄉工作。在這裏,他作為Romaco長沙公司負責人,帶領着一個集合了中、德、日、奧等多個國家研發人員的常駐團隊。

    上個月底,楚天科技舉行了全新產品E710高效能壓片機發布會。這款每小時產能達到102萬片藥片的機器,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由位於湖南長沙的Romaco中國交付中心和位於德國科隆的Romaco Kilian設計製造中心共同研發設計。

    「這是一款融合中德技術與智慧精神的精品。」斯蒂芬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湘伴君,新成果背後,是長沙團隊與德國團隊許多個日日夜夜在線上交流碰撞、「遙相呼應」的結晶。「這樣的工作模式,早已成為常態。」

    匯聚全球智慧、催生領先成果,這樣的故事,在長沙早已不是特例。越來越多來自全球的研發人員、研發中心與長沙雙向奔赴、相互成就。

    索恩格、萬興科技等企業設立全球研發中心,舍弗勒落子大中華區第二研發中心,松井新材料、威爾曼、威勝集團、維勝科技、博世汽車等7家企業相繼成立外資研發中心……這恰恰,是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當有的氣質。

    所以,審視長沙在科技創新上的硬實力,不妨也藉助全球化社科研究的視野。

    去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地理大會上,華東師範大學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面向全球發布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指數2022》(Global S&T Innovation Center Index 2022,GSTICI2022)。

    這項研究,對全球130個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其中,我國中西部地區6個城市入圍「全球百強」,其中武漢排名最高,位列全球第57,其後依次為成都(第61)、長沙(第74)、西安(第78)、重慶(第82)和合肥(第85)。

    排名固然重要,而這項研究用以衡量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五個維度,或許更有看頭。

    家底

    用五個維度一一對照,來梳一梳長沙的「家底」。

    其一,創新要素全球集聚力。即具有強大的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各類型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多渠道大規模創新投資和風險資本在此匯聚。

    ——長沙的「人才新政22條」和升級版45條,認定31批高層次人才3148人,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43名、傑出創新青年146名,人才總量達302萬,人才吸引力居全國十強。

    ——常駐和柔性引進兩院院士64名,有24家市院士工作站、16家專家工作站。

    ——實施「國際化人才匯智工程」,累計立項海外專家引智項目393個,引進外籍(含港澳台)專家500餘人次。

    ——成立市委書記任主任的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統籌全市科技創新發展,探索形成「政府引導+政策保障+金融支撐+全鏈條服務」科技創新「長沙模式」。

    ——構建「成果轉化基金+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多元化投入體系,成立首期3億元成果轉化母基金和2億元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資金。

    其二,科學研究全球引領力。即擁有一批聚焦開展前沿科學基礎研究的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

    ——擁有高校58所,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4所,「985」「211」院校數量分居全國第三、第七。

    ——擁有獨立科研機構99家,其中中央駐長機構16家、省屬69家。

    其三,技術創新全球策源力。即持續湧現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成果,是世界新技術、新產品的發源地。

    ——實施「揭榜掛帥」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專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78項,其中領跑全球技術(產品)24項,產業鏈自主可控技術(產品)40項。

    ——累計獲國家科技獎勵117項,誕生了超級雜交稻、超級計算機、炭/炭複合新材料等一批世界級科研成果,湧現了「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全球最長臂架泵車、全球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北斗衛星、「京華號」盾構機等一批「國之重器」。

    其四,產業變革全球驅動力。即不斷湧現新的企業、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以及傳統產業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等不斷轉型升級。

    ——長沙是全國重要製造業基地,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智能製造之城」「中國晶片設計第四城」,擁有全球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擁有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電子信息、儲能材料等七大千億級製造業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總量突破4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佔GDP比重達29.6%。

    其五,創新環境全球支撐力。即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基礎、優越創新生態和便捷的科技高端科學交流平台。

    ——近三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65.86億元增長到367.09億元,增長38%,其中企業研發投入佔比76.6%,居中部第一。

    ——這些年,世界計算大會、北斗應用峰會、亞太綠色低碳發展高峰論壇等各類高端科學交流活動和平台,吸引着中外一大批專家學者前來交流論道。

    生態

    說到創新生態,長沙尤有獨到之處。正如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嶽麓峰會上分享的,既有創新的基因,也有創新的環境;既有比較優勢,更有獨特優勢。

    今天的長沙,不僅擔負着長江中下游城市群發展、中部崛起的戰略重任,還扛鼎着長株潭一體化、「強省會」戰略的發展使命。中非經貿博覽會、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台落地,讓長沙越來越有「國際範」。

    湖湘文化特質與科創基因無不契合。嶽麓書院千年弦歌不絕,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育人理念和學術傳統已內化為長沙的獨特精神氣韻;憂國憂民、敢為人先的精神氣概,讓長沙勇立時代潮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時代強音至今在中華大地迴響……

    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中外企業家們廣為稱道。在2022年全國工商聯組織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排名全國第六,連續三年位列中西部第一。一項問卷調查顯示,約有96.5%的外資企業對長沙的營商環境有着較好以上的印象。

    低房價的長沙,免去了生活成本帶來的焦慮,成為年輕人們最嚮往的地方。在GDP萬億俱樂部中,長沙的平均房價最低,只有北京的六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南京的三分之一。一組數據可見一斑:2022年,長沙新增人口18.13萬人,超過北上廣深,成為全國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

    街頭巷尾的人間煙火氣息,也讓許多科研人員心生眷戀。馬克告訴湘伴君,不少外國同事都為湘菜的美味着迷,他本人特別愛吃長沙臭豆腐。斯蒂芬則對寧鄉的宜居環境連連點讚,他和同事們還成了「茶顏悅色」的粉絲,但「太火爆總是要排隊,抽不出那麼多時間」的問題也讓他們感到「頭疼」。

    ……

    提起長沙,「網紅城市」「文藝之都」總叫人津津樂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人同樣會為她「科創之城」的氣質和魅力所驚艷。

    在歷史的浪潮中奮楫中流,長沙的雄心,必將在星辰大海中得到迴響。(作者:冒蕞 陳奕樊 唐璐 來源:湘伴)

    頂圖:6月19日,2023互聯網嶽麓峰會嶽麓論壇,舉行主題為《數智時代的科技再創新與產業再升級》的圓桌論壇。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童迪 傅聰 攝

責任編輯:郭昕玥 攀向高峰: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雄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