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⑤:白沙灣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⑤:白沙灣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8-10 16:58:43 來源:讀創/深圳商報

 今年是新安縣建縣450周年,深圳市大鵬新區鵬港青年聯合會聯合僑港葵涌同鄉會、香港大鵬同鄉會等共同推出「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系列專題,挖掘深圳市大鵬新區和香港兩地社區、村落等命名一樣或相近且具代表性地點,通過訪問在兩地工作生活大鵬籍香港鄉親,以地名故事為切口,以小見大,講述地名背後雙城交融的故事,凝聚深港同根同源共識。

 灣,海岸凹入陸地、便於停船的地方。地處南海之濱的深港兩地,海洋資源豐富,岸線上有如珍珠般散落的沙灘及大大小小的港灣。

 白沙灣,顧名思義,擁有潔白沙灘的海灣。一灣碧水、白沙逐浪,如斯美景,讓人嚮往。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深圳市大鵬新區都有着叫做「白沙灣」的地名,在香港更有兩處以「白沙灣」命名的地方,一處在新界西貢,另一處則在香港島東區。此次要講述的「白沙灣」為後者。儘管現在,它在香港人的印象中已被「杏花邨」所取代。上世紀80年代初,港島地鐵線建設期間,港鐵公司決定於白沙灣填海發展大型私人屋苑,並設立一車站,起初考慮為「白沙灣站」,後改屋苑名稱為「杏花邨」,地鐵站命名為「杏花邨站」,隨後,白沙灣這一地名也漸少用。

09-23-19-168220.jpg

 杏花邨海濱

09-23-20-038448.jpg

 杏花邨

 此處的白沙灣與位於大鵬半島的白沙灣同樣發生過一些不能被遺忘的故事。

 58歲的港籍大鵬鄉親梅姐,出生在深圳大鵬,1980年赴港投靠親屬,在港島東區一帶生活了30年。

 「我剛到香港才15歲,還在讀初三。」梅姐回憶甫到香港便要開始當「工廠妹」,加上居住環境擁擠,只能安身上下層的鐵架床,與此前寬敞自在的鄉村生活相距甚遠,一時難以適應。

 幸好,很快便能重返夜校讀書,學習點燃了她生活的希望。「每天工作8小時,晚上再讀2小時書。英文最難,我在大鵬沒有學過,26個字母也認不全。」梅姐就這樣挑燈夜讀,堅持了6年,終於拿到了中三文憑。

 有了「敲門磚」,梅姐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也開始了新的生活。新婚沒多久,梅姐和丈夫便抽到了位於港島東區的居屋。跟人口稠密的市區相比,「這裏空氣好、很安靜,有山又有海。」一家人很滿意新的居住環境。

09-23-22-297448.jpg

 香港海防博物館(李慶儀 供圖)

 隨着兩個女兒的相繼出生,梅姐全職當起了家庭主婦。現在回想那段日子,她覺得很幸福,能全身心投入孩子們的成長中,每到周末還能帶她們到處遊玩,家附近的白沙灣炮台是她們常去的地方。

09-23-24-135888.jpg

 香港海防博物館

 「從我們家出發,搭小巴三四個站,再穿過杏花邨走一段山路就到了。」梅姐說,2000年,這裏建起了香港海防博物館,她常帶孩子們去了解歷史、緬懷先烈。

09-23-23-066115.jpg

 香港海防博物館

 海防博物館裏的坦克、長炮、彈藥……提醒着人們這裏曾經瀰漫的硝煙。

 白沙灣恰好位於鯉魚門東岸。鯉魚門是香港島與九龍半島間最狹窄的水道,曾是軍事要塞。據香港海防博物館介紹,鯉魚門炮台其主要設施包括作為核心的堡壘和中央炮台、西炮台、渡口和反向炮台,還有一個少數留存至今的布倫南魚雷室,布倫南魚雷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武器。

 1941年底,香港保衛戰中,鯉魚門地區是一個重要戰場。1993年,前香港市政局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2000年7月25日,香港海防博物館正式開放。

09-23-25-495911.jpg

 香港海防博物館(李慶儀 供圖)

 因為「海防」特色,另一位大鵬人也對此處了解頗深。他便是大鵬新區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黃文德。

09-23-27-539198.jpg

 香港海防博物館

 作為《明清海防遺產(粵港澳片區)申遺預研究調研報告》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調研首站便選擇了位於香港的明清海防遺存。黃文德表示,大鵬所城是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海防遺存,幾年前,大鵬所城開始牽頭「中國明清珠江防禦體系」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以期實現粵港澳片區明清海防遺存的整體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塑造深港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促進深港融合發展。

 鯉魚門的「門」代表這裏是古航道,守住了「門」便扼住了交通要道,古代深港海面有很多的「門」,如塔門、大金門、小金門、急水門等等,這些「門」串起來又形成珠江口左海路的海上古驛道。黃文德說,這一道道「門」足以證明了珠江口當時的「省會門戶」的軍事地位。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大鵬半島的白沙灣也經歷了正面的戰火洗禮。黃文德潛心研究大鵬歷史多年,他表示,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軍分三路從大亞灣大規模登陸,其中一處登陸點便在壩光白沙灣及附近的小桂,「當時壩崗與小桂合稱為桂壩鄉。日軍登陸後在這裏燒毀房屋、釋放毒氣、屠殺村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素有抗爭精神的大鵬人組織『壩崗抗日自衛隊』,不畏強敵,頑強抵抗。」

 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壩光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化,以及光榮革命傳統的片區。這裏是深圳最早的紅色理論宣傳組織之一——海岸讀書會的誕生地,曾打響了深圳抗日第一槍,湧現過許許多多進步青年和革命志士,在葵涌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所刻下的58位烈士中,有30位來自壩光。

09-23-31-051018.jpg

 深圳市大鵬新區壩光片區白沙灣海堤日出(王烈 拍攝 大鵬新區重點區域建設發展中心供圖)

 僑港葵涌同鄉會副會長林慶如是壩光人。他所在的老屋村正是白沙灣附近,「白沙灣是個避風的好地方,每次颱風前,各生產隊的漁船都會停泊在這裏,三三兩兩連在一起。」除了英雄人物輩出外,林慶如說,壩光還是個讀書氛圍濃厚、崇尚教育的地方,不僅出過秀才,也有不少村民後來當上了老師、校長,「林業曾任大鵬華僑中學校長、黃建偉曾任葵涌中心小學校長,黃健友曾任葵涌中心小學校長,林喜瑜曾任寶安區寶城小學校長等」。

09-23-32-159655.jpg

 深圳市大鵬新區壩光片區白沙灣公園一角(王烈 拍攝 大鵬新區重點區域建設發展中心供圖)

 人傑地靈的壩光地域面積31.9平方公里,「這裏曾有過24條自然村,後來經過合併,剩下18條。」黃文德說。

 從壩光西面的雙坑村到東面的白沙灣村有多遠?僑港葵涌同鄉會副會長薛偉嫻還記得,年少的她要走差不多一個小時。但也有一條「捷徑」,每當大退潮時,鹽灶村、白沙灣村的灘涂濕地都會連成一片,從濕地走過去,時間可節省一半。她當時常跟媽媽從雙坑村的家裏走到白沙灣村的外婆家。

09-23-34-192604.jpg

 鹽灶古村及壩光銀葉樹濕地園

 由於濕地眾多,壩光還擁有世界上保持最完整、樹齡最長的古銀葉樹群落,生態資源優越。

 不僅如此,壩光片區更是深圳最大可成片開發區域。2016年初,壩光片區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實現更高層次保護」的原則開始了規模化的開發建設。

 如今的壩光是大鵬新區重點區域,是深圳生物醫藥、生命健康、海洋科技、現代農業和食品等新興產業的重要布局點,是深圳國際生物谷的核心啟動區和深圳國際食品谷的科創先導區,也是深圳「20+8」產業重點承載區。深圳海洋大學、深圳海洋博物館、國家深海科考中心等「藍色重器」相繼落戶,白沙灣畔生機勃勃。

09-23-36-079773.jpg

 壩光新村

 林慶如、薛偉嫻等原居民已整村搬遷至位於葵涌豐樹山腳下的壩光新村,而濕地與古樹、古村則繼續安居壩光片區,為壩光「留住鄉愁」。

 「壩光是葵涌9個社區中居港鄉親最多的一個社區,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應邀到壩光看看。」僑港葵涌同鄉會會長麥水養說。今年5月,同鄉會200多位鄉親回到壩光走走看看,以解鄉愁,感受綠水青山間跑出的高質量發展「加速度」。(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通訊員 黃海旋 薛麗珠 黃勇多)

頂圖:深圳市大鵬新區壩光片區白沙灣公園(王烈 拍攝 大鵬新區重點區域建設發展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楊穎婕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⑤:白沙灣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