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飲食零售酒店業界倡改善勞工待遇 慎重考慮輸入外勞

飲食零售酒店業界倡改善勞工待遇 慎重考慮輸入外勞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9-06 17:24:5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香港防疫措施取消及全面通關,本港各行各業同時明顯復蘇,各行各業都要大量增聘人手,然而3年疫情,不少行業以凍薪、減薪、放無薪假,裁員等措施降低營運成本,從業者紛紛轉行,行業的職場結構已被改變,從業員的流失加上無新血加入,以致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飲食業職工總會、百貨商業僱員總會、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下稱工會)今日(6日)聯合舉行記者會,就工會之前對從業員工作情況調查發布結果,介紹從業員最新情況,提出改善勞工待遇,慎重考慮輸入外勞的要求。

 工會之前對從業員工作情況做了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薪酬、勞動強度、對輸入外勞的意見等,共收回2101份問卷,結果顯示薪酬相對疫情前有所提高,約4%至10%,但勞動強度則相應提高了10%至30%,對輸入外勞意見有72%反對、13%沒意見、15%贊成,95%同意僱主應改善勞工待遇,不應輕言輸入外勞。

 飲食業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必文表示,工會就飲食業待應及廚師工作情況做了問卷調查,現時薪酬比疫情前有所提高,酒樓待應疫情前工資大約每月16000元,現時大約每月17500元,升幅約10%,但總體勞動強度則上升20%以上,例如收銀員要兼顧樓面工作,廚房主管要兼任雜務等。各類食肆爭相開店,造成人手緊張,薪酬不高、工作量大、工時長、長期站立、節假日無假放等因素都影響新人入行,加上現職工友已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培訓新人。工會希望待遇能有所改善以吸引新人入行;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如工會之前曾與知名速食集團合作,培訓燒鹵師傅,吸引新人入行。工會也因應港式茶餐廳的興盛,開闢茶餐廳實操課程,希望為業界培育人才。工會認為業界可以在繁忙時段增聘兼職,以減輕現有從業員的勞動強度。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權益主任林志忠表示,售貨員疫情前工資收入平均約每月14000元,現時大約每月15000元,升幅約7.5%,在各行業中售貨員薪酬並不高,所以之前因疫情已轉行的從業員未必會重回行業,行業復蘇加上有大型連鎖企業增開分店,進一步造成人手緊張。由於售貨員的入行門檻不高,如改善了待遇,相信可以吸引現時待業觀望的勞動力,如零售業輸入外勞,對從業員的薪酬肯定有影響(今年已有店舖無加薪),也無法吸引新血入行。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會長陳志強表示,酒店以房務員人手較缺,大約欠缺兩成人手(約1200人),主要工作量大,需要一定體力,薪酬不吸引,疫前薪酬水準大約每月14000至15000元,現時大約17000至20000元,有的酒店薪酬待遇較低,舊人離職及吸引不到新人入行。工會認為提高待遇及加強招聘培訓,還是可以吸引新人入行,之前工會曾經和酒店企業合作做了四期招聘培訓,有近50多人參與培訓,培訓後有40多人加入行業,建議酒店業界、政府及工會一起推動。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秘書長林志挺表示,飲食業、百貨零售業、酒店業都是服務性行業,也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但行業技能要求較簡單,易於市民就業,若開放輸入外勞,勢必影響本地工人薪酬及就業機會,應對人手短缺問題,工會提出5項建議,包括改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保留行業人才及吸引新人入行;政府、業界及工會,提供實用行業崗位技能培訓及津貼,吸引新人入行;引進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政府制定政策協助婦女及新退休人士,使她/他們能重返職場,釋放潛在勞動力;政府應全面檢討本港人口政策,制訂符合現況的中長期策略,以配合香港未來發展。

 工會希望通過改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加強行業崗位培訓及提供資助,引進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可以舒緩人手緊張的問題,加上現時勞工短缺問題已有所舒緩,對於批准服務性行業輸入外勞,政府應該慎重考慮。(記者 李銘欣)

責任編輯:楊穎婕 飲食零售酒店業界倡改善勞工待遇 慎重考慮輸入外勞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