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深港同根同源 ——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的歷史札記

深港同根同源 ——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的歷史札記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09-09 15:38:5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 劉智鵬

 十六世紀的中國是明朝政府管治下的一個東方大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十四世紀中期從蒙古人手上奪回漢族對中國的管治,全面恢復漢唐盛世的制度。承接宋元時期領先全球的經貿和科技優勢,明朝繼續佔據世界的中心;十五世紀初鄭和船隊大規模的遠洋航海進一步確立了明朝天朝大國的地位。今日「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都曾經在那段歷史中成為明朝的友好鄰邦,遵從明朝「朝貢貿易」的經貿體制與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鄭和下西洋後一個世紀,當中國的海舶絕跡於海洋的時候,歐洲卻掀起一場改變世界文明的運動;掌握嶄新航海技術的冒險家繞過非洲,越過大西洋和印度洋,最後來到神秘而嚮往已久的中國,並揭開世界歷史的新一頁。這個東西方偶遇的大歷史場景並沒有在傳統的政治軍事熱點發生,反而選擇了遠離政治中心的香港;結果引發一場廣東水師與葡萄牙船隊對壘的中西海上大戰,影響深遠。

 1521年,葡萄牙船隊已經非法佔據了屯門好幾年;在地方人士多番向東莞縣政府投訴之後,廣東巡海道副使汪鋐終於親自督師驅逐葡萄牙人。結果屯門海戰一役葡萄牙傷亡慘重,敗走閩浙沿海,最後在明朝政府的准許下入駐澳門。汪鋐在屯門一戰,不但衞國有功,更不意在歷史的大關節中揭開葡萄牙人此後幾百年經營澳門的序幕。

微信图片_20230909153906.jpg

 《澳門滄桑》作品:王受之根據古代西洋畫復原而來的,是葡萄牙剛剛建立澳門的情景,右邊炮台所在地是現在葡京酒店的位置,左邊城牆外的山上有座教堂,就是今天「大山巴」所在的位置,而觀眾視角就是現在的橫琴。

 葡萄牙人以廣州為東來的目的地,卻在東莞縣南端的屯門佔籍多年,說明該處具備宜居的社會經濟條件。事實上自南宋以來,北方氏族陸續遷入東莞縣南部地區發展,至明代人口日益增長,形成頗具規模的村落,因而吸引葡萄牙人在此留駐。1561年,東莞縣南頭一帶發生饑民搶米暴動,幸有鄉紳起而平息事件;反映當地已成漁米之鄉,財富惹人垂涎,也有足夠人口和稅收另設新縣。1572年,曾經參與平亂的鄉紳吳祚向廣東海道副使劉穩請求在當地建縣,以便維持治安。當時眾多官紳皆認為南頭離東莞縣治有百餘里之遠,不利管治,於是紛紛附議。此外,南頭由於位處海邊,經常受海寇騷擾,廣東的海防配置亦往往鞭長莫及。因此,將南頭所在地域另建新縣對於加強廣東南部水域的保安有明顯的好處。劉穩於是將吳祚的陳請轉呈廣東布政使,最後奏准於東莞縣內另設新縣。1573年新縣成立,以其地能「革故鼎新,去危為安」,因此取名「新安」縣,治所就設於南頭。新安縣與東莞縣平行,同屬廣州府管轄。廣州府自東莞縣轄地南端海岸線起向北劃出56里範圍,撥作新安縣土地;同時將原屬東莞縣的7608戶共33971人改隸新安縣。

微信图片_20230909153913.jpg

 意大利天主教傳教士和神甫走遍了新安縣全境,並於1866年繪製出了《新安縣全圖》。

 1521年和1573年發生的兩件事,在明朝的官方歷史中並沒有留下多少筆墨。不過,後來的歷史發展卻說明了這兩件事是大歷史的起點,與中國近現代的發展有着千頭萬緒的關係。

 中葡屯門海戰是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第一場戰爭,比起1652年爆發的中俄雅克薩戰役早了百多年;比發生在1662年而被西方史家稱為「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的台灣熱蘭遮城之戰也早了大約一個半世紀,更比鴉片戰爭早了超過三百年。中葡屯門海戰可說是中西關係史上極具意義的一章,它預示中國此後的國防重點將由北方的陸地轉移至南方的海洋,而歐洲以海上力量崛起的國家亦將取代傳統的草原民族,成為中國的主要外患。至於引發中葡海戰的商貿利益,亦在此後的數百年間逐步萌發為歐洲國家競相東來的動力。最終歐洲國家再次以海上武力,亦再次以香港為起點打開中國的大門,並全盤改變中國的命運。

微信图片_20230909153917.jpg

 至於新安縣的成立,可說是東莞縣南部地域經濟發展成熟的自然結果。這片在明代中後期丁財兩旺的樂土無負歷史的期許,首先在十九世紀中期將縣南的一個海島改造成為遠東最具潛力的商港,然後在二十世紀的後期將縣北的深圳建設成為中國改革開放領頭的經濟特區。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450年前同屬新安縣的深圳和香港的發展都位居大中華以至世界的前列,一如當年新安縣吸引無數移民遷入定居。歷史讓深港這對姊妹城市有了同根同源的過去,也為兩地的未來帶來重大的啟發:深港兩地若能更緊密合作,優勢互動,必然會成為全球最偉大的城市組合。

微信图片_20230909153922.jpg

 港島全景圖 攝影魏曉強

 植根過去,珍視今日,放眼未來。新安縣建縣450周年讓我們緊記港深兩地的歷史情緣,攜手向前,為兩地建設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頂圖圖說:《屯門海戰》 作者:潘喜良 2001年繪

責任編輯:朱劍明 深港同根同源 ——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的歷史札記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