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群策群力應對超強暴雨提升城市防災水平

【來論】群策群力應對超強暴雨提升城市防災水平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9-10 20:27: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龍子明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兼永遠會長

 9月伊始,超強颱風「蘇拉」來襲,香港時隔五年再掛「十號風球」。沒能等這座城市稍事「喘息」,7日晚間又有百年一遇超長時間黑雨襲港。這一場傾盆暴雨發生在兩個颱風「蘇拉」(Saola)和「海葵」短時間內相繼襲擊華南地區及附近不到一周之後。

 極端天氣見證香港效率。7日晚特首李家超已即時指示各政府部門通宵全力應對,保安局轄下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7日晚即時啓動,多個政府部門,包括渠務署、路政署、民政事務總署及相關部門徹夜全力採取應對行動,並前往受影響地區處理各種情況。因應今次突如其來的暴雨,特區政府各部門和同事都通宵工作,不眠不休,群策群力全力應對。政府啟動公務員「動員機制」協助處理,關愛隊亦參與相關工作。香港的颱風城市管理更像是一套自成體系且加速運轉的系統,從預警到閉環、智慧治理到善後,形成一套城市特色獨有的效率線路。

 世紀大暴雨衝毀道路,淹沒商場、港鐵站,街道和停車場車輛被浸泡在洪水當中。黑色暴雨警告持續時間16小時35分鐘,破歷來最長紀錄;天文台總部24小時內雨量逾600毫米,達香港全年雨量四分之一;警方接獲718宗市民求助,消防處接獲343宗,包括交通意外、意外受傷或水浸;截至8日晚醫管局接獲144人報稱受傷,渠務署確認60宗水浸,59宗經處理後消除,其餘一宗爭取9日完成。在應對這場大暴雨的過程中,特區政府、地區團體和關愛隊等各方力量迅速行動起來,群策群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世紀大暴雨對香港的破壞和傷害被減至最低。

 有報道指,7日晚上11時香港已有多個地區被水淹浸,有市民質疑政府發布的警告不及時。對此,港府官員表示,暴雨的預警與颱風不可同日而語——颱風可以通過衛星觀測風球的位置和走向,但是暴雨對具體地區的影響則難以預測得多。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向媒體表示,「包括下在哪裏,下多大,這些都很難提前很多知道」。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表示,「暴雨的特性都是來得急,發展的得很快,很多時候都超出了預報的能力範圍」。

 工程師學會分析是次暴雨影響,指本港主要管道設計普遍能承受200年一遇的暴雨,而今次降雨量是500年一遇,致多區有雨水倒灌和大範圍水浸,建議政府識別本港水浸黑點,針對地規劃更多雨水排放設施和蓄洪池等改善工程。

 全球暖化之下天氣將更加極端化,這已經是科學界的一個定論,其中酷熱天氣將成倍數增加,而暴雨頻率增加的幅度雖然不如酷熱天氣,但是暴雨的破壞性相當嚴重。氣象專家指,這是全球暖化導致極端天氣的集中反映。全球氣候變暖直接導致蒸發加快,令空氣中更多的水分在條件適合時成為更高強度的降雨,進而增加了熱帶風暴的強度和頻率,導致更多的山洪暴發和更大的破壞。

 極端天氣已成為氣候變化下令人堪憂的「新常態」。而隨着溫室氣體排放令全球氣溫不斷上升,颱風、熱浪、暴雨等極端天氣愈趨頻繁和嚴重,將為本港帶來嚴重威脅和損失。針對近期已發生的一系列集中強降雨、短時間強降雨事件,政府急需加大對臨近預報、臨近救災、防洪一體化等方面的科研投入。政府應該總結今次經驗,制定緊急警報系統的使用指引,讓市民清楚了解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怎樣做。同時要有系統地檢討本港的雨水排放設施和蓄洪池等改善工程,提升城市防災水平。

責任編輯:程向明 【來論】群策群力應對超強暴雨提升城市防災水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