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紅日之火,燃點真的我,結伴行,千山也定能踏過……」伴隨着《紅日》耳熟能詳的歌聲,位於深圳鹽田沙頭角的「小港夜」夜市熱鬧非凡。市民們一邊欣賞表演,一邊品嘗美食,挑選港貨。
這是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蓬勃發展、精彩蝶變的一個縮影。作為與前海、河套並駕齊驅的深港合作發展「三大平台」之一,合作區建設通過「硬聯通」「軟銜接」正駛入快車道,成勢見效。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與香港水陸相連的城區,地處深港合作前沿的鹽田,近年來主動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構想,提出全力打造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努力構建國家級深港合作戰略平台,支持服務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
合作區建設包含「一核四區」
具體來說,合作區建設包含「一核四區」。「一核」是指沙頭角跨境免稅消費核。「四區」則涵蓋了鹽田港國際航運樞紐區,依托鹽田港,在保障航運業務高效運行的同時,挖掘特色資源優勢,打造彰顯港口特色的知名工業旅遊新地標;鹽田海鮮街漁港風情體驗區,依托舊墟鎮更新,打造世界級的全球海鮮美食打卡地、國際濱海生活休閒體驗地;東部華僑城生態休閒度假區,通過功能產品升級,打造大灣區文旅度假消費新標桿、國際高端生態度假新地標,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旅精品項目、樣板項目;梅沙黃金海岸旅遊區,打造融合自然風貌與城市景觀、山海體驗與都市活力、旅遊度假與人文體驗於一體的世界級都市型濱海旅遊度假區。
既有「硬聯通」又有「軟銜接」
為全力推進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鹽田區去年專門印發相關實施方案,通過「硬聯通」與「軟銜接」,推動沙頭角深港消費合作區建設成勢見效。
具體來說,鹽田正在全面加快與香港的「硬聯通」:加快地鐵18號線前期工作進度,積極推進沙頭角口岸重建、梅沙客運碼頭重建等重點項目,完善深港陸路交通建設、探索實現空中航線直通等具體舉措,提升口岸和碼頭的深港客運樞紐功能,織密合作區對外公路和軌道交通網絡。
「硬聯通」之外,更需要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這就要求合作區尤為重視「軟銜接」。在這方面,鹽田也有着充分考量。未來,鹽田將探索深化兩地警務合作,健全公共衛生信息發布機制,共建公共衛生防控屏障,探索實行市民化待遇等。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據最近南方電網深圳鹽田供電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合作區今年1至6月用電量同比增長39.46%,其核心區域中英街用電量更是同比增長44%。數據表明,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合作平台,發展駛入快車道。
專家學者支招合作區進一步發展
不久前,一場「代表議事會」在鹽田區舉行。現場,專家學者、人大代表分別從商貿消費、基礎設施、營商環境、制度規則等方面「支招」,分享他們對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進一步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對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專家學者建議,要全面規劃、高標準建設這一合作區的「核心啟動區」。未來沙頭角口岸不再承擔普通過境物流和貨物運輸功能,這對合作區的國際商業供應鏈產生的影響及如何應對,也需要認真分析研究。同時,要將沙頭角口岸打造成為旅遊客流交互的首選目的地,打造爆點IP、以旅促產,縱向打造主體型的消費新場景。
專家學者們對合作區建設另一個關注點是跨境電商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黃西勤建議,合作區應積極探索「電商+貿易」新業態,強化跨境電商配置,建立起免稅商貿消費集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建議,合作區加大對跨境電商、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總部經濟、文旅消費和會展賽事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彰顯海濱城市特質的「消費核」高品質消費空間,充分發揮鹽田港的「溢出效應」,提升跨境消費便利度和消費市場開放度,激活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增強國際消費吸引力。
當前,鹽田區正持續聚焦「深港所需,鹽田所能」,紮實推進合作區建設取得更大突破,助推合作區成為深圳實施「雙循環」戰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部門戶。(深圳商報記者 黃順)
頂圖:廣東省深圳市,沙頭角海上停靠着香港漁排。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