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廈門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央媒話廈門·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廈門行」集中採訪活動在廈門市翔安區啓動。此次活動結合改革開放45周年,以跨島發展為主題,來自中央、境外、省市等20多家主要新聞媒體近40位記者將深入一線邊走邊採、邊採邊報,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全媒體方式展現廈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經驗,呈現百姓身邊的新變化和獲得的新收穫。
45年來,廈門經濟發展從高速度到高質量,地區生產總值(GDP)在2005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此後在2018年突破了5千億元,2022年達到7802.66億元,比1978年增長391.69倍,年均增長14.5%;全市財政總收入由1978年的1.55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493.80億元,增長1103.3倍,年均增長17.3%,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達19.1%;戶籍人口人均GDP由1978年的528元增加到2022年的27.10萬元,增長512.3倍,年均增長15.2%。這些指標持續在省內乃至全國同類城市中保持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社會領域也收穫了累累碩果,多年來廈門先後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十大自主創新城市、中國十大低碳城市、最具創新力國際會展城市和國家旅遊休閒示範城市等城市榮譽,贏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
今年也是翔安建區二十周年。作為廈門深化改革開放和實施跨島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翔安這個全市最年輕的行政區,已從發展最滯後的區域,連續多年成為全市經濟增長最快的區。翔安區地區生產總值從建區時的22.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87.14億元,年均增幅17.4%,如今更是「最具發展潛力」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入圍「2022 年中國工業百強區」,獲評「全國2022高質量發展十佳城區」。
在為期3天的集中採訪活動中,媒體記者們將深入福廈高鐵、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了解廈門市重大建設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走進馬塘村、大宅社區品嘗農副產品、體驗新農村新風貌,感受廈門市鄉村振興建設;走進廈門鉅瓷科技有限公司、翔安創新實驗室,通過具體的高科技產品了解廈門市科技創新發展。此外,記者們還將走進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觀賞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走進澳頭社區採訪翔安區率先全省創造的「三水聯治」流域水環境治理模式,通過這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感受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
本次活動,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科技日報、香港商報、人民網、福建日報、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廈門日報、廈門廣播電台、廈門電視台等20多家中央、境外和省市主要新聞媒體參加本次採訪活動。(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