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山西晉城:「千萬工程」的別樣風光

山西晉城:「千萬工程」的別樣風光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10-04 11:49:19 來源:香港商報網

    短短幾年時間,全市1548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從「破零達萬」到全部突破10萬元(人民幣,下同)。集體收入超100萬元的村新增80個,達到412個;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6元,同比增長8.8%,高出全省0.8個百分點、全國1.0個百分點。眼前的晉城鄉村,正在上演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提質,農民群眾收入快速攀升的精彩大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山西省晉城市牢記重要指示,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精心培育「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六項機制」,以點帶面示範引領,因地制宜全域推廣,打開鄉村振興、全域共富新局面。

    黨建引領  深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示範田」

    大型燈光秀、魔術雜技表演、風火流星非遺演出……夜幕下的陽城縣郭峪古城裏熱鬧非凡。擠在人群中的景區負責人王躍進格外高興:「我們已經完成了全年500萬元的收入指標。創造新紀錄,今年沒問題。」

    郭峪古城所在的郭峪村,緊鄰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所在地——皇城村。同樣擁有豐厚文旅資源,但此前,包括郭峪村在內的周邊鄉村發展卻與皇城村判若天淵。轉變,緣自這裏以黨建為引領的「五村聯建共富」積極探索。

    立足「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龍頭帶周邊」的思路,陽城縣委支持皇城村吸納周邊郭峪、大橋、史山、溝底等4個村,開展五村共建「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區」,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建立「五村一體」聯合黨委,統一協調布局、整體運營。皇城村以資金入股,周邊村以資源入股,整合各村文旅資源,打造各具特色、業態相輔、融合發展的大旅遊生態圈。短短幾年時間,各村的旅遊收入平均增長10多倍,集體經濟年收入漲幅均超10%,每年增加上百萬元。

    聯建共富,是晉城探索出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十種模式」之一。在全市域選擇具有特色優勢或普遍性問題的鄉村和區域,開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模式探索,晉城精耕細作「示範田」,結出累累果實。

    以沁水縣嘉峰鎮為代表的「支部領辦模式」,全鎮18個村黨支部全部領辦集體經濟合作社,並整合成立股份制公司,統籌為268個轄區企業提供「生產、物業、後勤、物流」四大類服務,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了50萬元以上,其中,14個村在100萬元-500萬元,3個村在500萬元以上。以澤州縣司徒村為代表的「文化輸出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進行商業包裝,打造「千年鐵魂」文化品牌,輸出到湖南、江蘇等地,策劃運營《千年鐵魂·湖南人》《千年鐵魂·江蘇情》等實景劇項目,品牌輸出和建設運營收入1.2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1500萬元……

    加上產業鏈條、土地盤活、能人帶動、服務創收、古堡活化、企地合作、特色小鎮等模式,晉城市黨建引領下的「十種模式」競相發展,不斷成為集體經濟壯大提質的有力牽引。

    科學選育  精培利益聯結機制「標準苗」

    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更要讓農民群眾充分地分享收益。這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也是晉城篤定寫好的「後半篇文章」。

    今年以來,晉城充分借鑑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深化集體經濟「十種模式」為切入點,進一步展開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課題研究和攻堅探索。

    抽調骨幹力量組建2個調研小組,在6縣(市、區)選定17個調研點開展蹲點調研。通過「解剖麻雀」式案例剖析,從先進典型發展路徑中汲取經驗、拓展思路,通過深度調研抓聯動、抓示範、抓總結。三輪調研、三次研討、「三上三下」徵求意見,經過系統科學「選育」,聯農帶農利益聯結六項機制「標準苗」最終成形。

    「資源開發、對價市場」機制——對流轉、整合的集體資源資產,實行實物貨幣結算,通過租金動態調整、作價入股等計價方式,讓村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持資入股、折股量化」機制——引導農戶以土地使用權、自有設施設備、財政銜接資金、產業獎補資金以及折股量化的資源資產,入股市場經營主體,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方式增加收入;「訂單農業、協議收購」機制——發動農戶參與集體產業發展全鏈條、各環節,就地承接採購訂單,通過「訂單式」「定向式」協議收購,切實享受到產業鏈拓展收益;「崗位開發、服務創收」機制——創優政策,激勵集體經濟組織優先吸納本地村民長期就業或季節性務工,拓寬農戶就地務工渠道,帶動農戶就業增收;「品牌溢價、流量變現」機制——將城市消費力轉化為鄉村經濟發展力,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全民共享、二次分配」機制——探索跨區域創建黨建聯盟或黨建共同體,推動經濟強村與薄弱村共建共享、抱團發展,採取比例分紅、線性分紅、全民分紅等多種方式進行再分配,實現集體經濟和個體利益的均衡發展。

    「六項機制」與「十種模式」一脈相承,真正形成集體事業和個體發展互促共進的制度體系,實現了良性循環,不斷激發「大河有水小河滿」的共富效應。

    全域推廣  遍開鄉村振興共富「幸福花」

    城區玉苑村依托鳳城康養示範區建設,開發玉苑康養別墅區、花園洋房區、康養服務配套區等康養社區項目,村集體成立勞務服務公司,組織150餘名村民統籌提供勞務、物業、康養服務,每人每年平均工資可達3.6萬元;高平市釜山村將自身發展需求和長平煤礦資金優勢高效對接,合作建設集「智慧產業—農耕體驗—教育科普」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園,實施生態採摘、主題公園、水上樂園等項目,全村300餘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居間服務、勞務輸出、農產品銷售等,今年人均增收預計超過3萬元……

    眼下,正在全域推廣「十種模式」「六項機制」的晉城鄉村,到處生機涌動,幸福蔓延。經過邀請省農業農村廳專家指導把關,晉城市委組織部印發《全市推廣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利益聯結「六項機制」典型案例匯編》,市縣專班包聯指導6縣(市、區)開展試點推廣,引導全市各行政村分類對標,找準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進一步激活鄉村發展活力、拓展共同富裕渠道。在此基礎上,全力推動典型村、試點村串珠成線、連片成帶、集群成鏈,打造出一批點、線、面相結合的典型示範集群,以「百村示範」輻射帶動「千村提升」。

    「推廣發展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關鍵是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統』的作用,將分散經營、各自為戰的農戶『組織起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構建產權關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不斷增強農民群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抵禦風險能力,走創新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之路。」晉城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全勝介紹說,按照「融合、創新、深化、拓展」的思路,以學習推廣「千萬工程」經驗為契機,晉城將持續抓好深化拓展、優化創新,將推廣發展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製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命題,結合農村特點、優勢產業,組織各級黨員幹部進一步開展一線調研、總結推廣經驗,抓好課題研究和成果轉化,不斷讓「千萬工程」在晉城開出更加絢爛的鄉村振興、全域共富之花。(王利萍 來源 山西日報)

頂圖:張文庭 攝

責任編輯:林梓琦 山西晉城:「千萬工程」的別樣風光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