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城市文化記憶中的大萬世居

城市文化記憶中的大萬世居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0-07 20:05:2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如果說起深圳十大古村落,「大萬世居」不得不提及。記者在坪山城市書房導覽活動中了解了大萬世居的前世今生。

 大萬世居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距今約300年歷史,佔地1.5萬平方米,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樓,正面有大六樓,高高的圍牆相連,圍牆上則為走馬廊相通。東有沙墩陂,水流汩汩,南面是山,北面為村落,而西面則一馬平川,土地肥沃。遠處可見山嶺山脈,落日餘暉。這一地形造成了大萬世居的大門背東朝西的獨特布局。

 圍屋造型是濃厚的客家風格,九天十八井的格局。建築前有禾坪和月池,可容數百人圍觀舞獅、比武或築台演戲。圍牆六米多高,四邊合圍,牆頂設走馬廊,號稱「十閣走馬廊」,又有三層高碉樓分布四周,且槍眼廣布,是頗具東方特色的古老城堡。

QQ截图20231007200641.jpg

QQ截图20231007200655.jpg

 大萬世居的牌匾、對聯也頗有講究,「大和保合, 萬福攸同」是正大門原來的對聯,將「大萬」兩字鑲嵌其中。

 「大和保合」,取自《易經•乾卦•彖辭》:「保合太和,乃利貞」,保持諧和之意;「萬福攸同」,出自《詩經•小雅•采菽》:「樂只君子,萬福攸同」,意為家族興旺,幸福綿長。除了布局造型等特點,圍屋內還有許多珍貴民俗遺物,歷經二百餘年天災人禍,如今尚有殘存。中堂壁上隱約可見王勃的《滕王閣序》、孟浩然的《春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金昌緒的《春怨》的草書遺蹟以及栩栩如生的《八仙》組畫。

QQ截图20231007200710.jpg

 大萬世居的祖先是曾姓客家人 —— 曾傳周(字端義,後人稱為端義公)。據介紹,曾傳周年輕時靠牧放鴨乸、給人推獨輪車運石灰維持生活,日久略有積蓄,後因好賭致貧,家徒四壁,無奈厚着臉皮跟鄰里借錢,被狠狠羞辱了一番,回家後便忍痛砍斷右手拇指,立誓戒賭。憑藉着年輕時練就的超人體能,他意識到,只憑簡單的透支體力勞動,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而應該以窮則思變的精神去挖掘深的層次。

 他用剩下的積蓄在坪山開辦了一間榨油廠。果然奏效,一年生利,兩年翻番,三年擴大再生產。有錢後的曾傳周開始建圍屋並不斷發展擴大,至乾隆年間終建成,取名大萬世居。

QQ截图20231007200727.jpg

 如今古樸的客家圍屋群落變身現代城市書房,從寂靜院落演變成打卡勝地,人們紛至遝來,大萬世居展現了客家文物建築的新風貌。這是歲月的沉澱,是人文的印記,是歷史的溫度,是獨特的風情,大萬世居的每一塊石磚都在講述它的故事。(記者王娜、來源:「坪山文化聚落」)

責任編輯:朱劍明 城市文化記憶中的大萬世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