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內地客有變 港旅業應變

【商報時評】內地客有變 港旅業應變

責任編輯:黃鶯 2023-10-07 08:22:1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內地長達八天的黃金周假期昨日結束。入境處資料顯示,截至周四的首七日假期,錄得逾100萬人次內地客來港。在「香港夜繽紛」的助力下,香港市道旺丁又旺財,旅客生意普遍錄得升幅,但零售管理協會亦指,旺丁與旺財未能同步,生意升幅不及人流升幅。的確,世界在變,內地客亦有變;香港旅遊業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同時因勢而變,既要尋求模式轉型,還要作心態上調整。

 內地發展一日千里,旅客來港目的已經有別往昔。回溯2003年放寬個人遊政策之初,內地客訪港人次明顯應聲增長,2003年當年即增長逾二成至850萬,第二年則突破1200萬,此後訪港客一路井噴,2018年的峰頂便涉逾5100萬。同時,內地過夜客的人均消費開支亦與日俱增,2004年為4355元,2008年增至近6000元,2014年創出最高8700元,至2019年前則徘徊於7000元水平。毫無疑問,這是受惠於內地經濟不斷發展。

 個人遊政策出台之後,按時期粗略劃分,現在內地客來港已踏入第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3年至2008年,雖大大推動香港走出沙士谷底,但從歷史角度回望只可稱為方興未艾;當時,內地人外遊潮剛剛開始,較多為了「見世面」,不介意走馬看花拼命趕地方。第二個階段是2009年至2018年,內地人收入進一步提高,來港較多「買買買」血拼,包括搶購名牌奢侈品,環球各地亦見他們拖篋身影。第三個階段是2019年至2022年,先是香港不幸地陷入黑暴動亂,繼而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內地客一時近乎絕跡。現在進入疫後通關復常第四個階段,內地客不少已經「見慣世面」,包括不止一次來港,旅遊模式亦逐漸轉至「看看看」,消費模式再非購買奢侈品為主,更多追求體驗、休閒,以至深度遊。事實上,香港幾代人也經歷過類似變化,上一代多經旅行團出遊,新世代則多選擇自由行,對此誠應不難理解。

 短期內,推動旅客復常的進度重要,長遠而言,因應內地客旅遊及消費模式而變,絕對是港旅業的應變出路,始終內地客高佔香港七八成旅客及六七成旅遊消費。首先,「香港夜繽紛」的成功經驗,反映新供應可以帶動新需求;所以,未來旅遊業須繼續推陳出新,不斷帶給旅客與別不同,特別是內地所缺的不一樣新體驗。其中,「盛事之都」的功能要再強化,透過特殊的供應來刺激特定目的來港,例如11月再辦金融峰會便可吸引大量高消費商務客前來,另外亦要多辦體育、藝術及傳統文化、流行文化等活動。而最重要的,是整個旅遊業不能墨守成規、活在過去,而應敢於求變、因時制宜,不單要適應內地客來港新常態,還要在新常態之上挖掘新機遇。更多旅客來港,酒店業、飲食業肯定會受惠;不過「爆買」消退,零售界應如何走位?而深度遊增加,又怎樣開拓商機並帶動消費?退一步言,正當外地不抗拒背包客窮遊之類,香港即使「硬貨幣」收益不及從前,透過旅客宣揚「軟實力」豈又不可?無論如何,與其花時間緬懷昔日風光,更應積極多諗橋、多作為順應變化!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責任編輯:黃鶯 【商報時評】內地客有變 港旅業應變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