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增加資源 鼓勵生育

【商報時評】增加資源 鼓勵生育

責任編輯:靜文 2023-10-06 08:18:5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25日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預料會就應對生育率持續下跌這個迫切問題提出對策。民建聯昨提出25項政策建議,包括延長卵子冷凍期限、設立一次性1萬元「新生嬰兒津貼」、成立「新生代嬰兒基金」、增設「育嬰假」和「流產假」、資助聘請社區陪月員等等。這些建議雖不算非常新穎,但對於鼓勵生育相信可以發揮一定作用,進而有利於保持並強化香港長遠競爭力。

 無可否認,少子化是幾乎所有發達經濟體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當中又以香港的情況最為嚴峻——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今年4月發表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香港生育率全球墊底,每名女性平均僅生育0.8名孩子。報告一出,大家議論紛紛,非常擔憂香港的未來。怎樣鼓勵育齡夫婦多生育,是政府和社會各界絞盡腦汁希望解決的問題。

 生育屬於個人選擇,拒絕生育原因很複雜,有些年輕家庭無論如何都不打算要下一代,他們的想法我們當然要尊重。但也有一些家庭希望開枝散葉,只因成本過高而猶豫——去年中,恒生銀行訪問了600多名持1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的人士,估算養育一個孩子平均每年花費28.4萬元,若養育至22歲經濟獨立,需約624萬元,這絕對是一筆龐大開支!本港許多年輕夫婦初入社會,既要為事業打拼,同時要應付各項開支,尤其是為「供樓」難題煞費思量,此時他們即使想要生兒育女,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對於因為經濟壓力而不願生育的夫婦,政府不應抱有不干預的想法,更不應吝嗇公帑,事實上相關費用計算並不複雜,政府並非無法承擔。以此次民建聯建議的「新生嬰兒津貼」為例,2022年香港約有3.2萬名活產嬰兒,一次性補貼1萬元,涉及總開支約3.2億元,對於整體庫房來說絕對可以承受。至於「新生代嬰兒基金」,則由政府為每名新生嬰兒開設賬戶,以家庭儲蓄和政府配對資助方式協助兒童儲蓄,直至年滿18歲才可提取,用作升學、就業或應付危疾等開支。這些費用既可減輕年輕父母的財政壓力,也可幫助孩子長大後「起跑」。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聰明、回報豐厚的投資。

 政府可以做的還有很多,關鍵是消除對年輕家庭的「生育不友善」環境。香港一個明顯的缺點是沒有「育嬰假」和「流產假」,前者導致「新手父母」要在工作和照顧新生嬰兒之間疲於奔命,後者則沒有為流產女性提供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支援;另一不足是政府的託兒服務並不涵蓋周末和公眾假期,以致部分需在這些日子上班的基層家長有後顧之憂。這些當然都是細枝末節的小問題,但正是許多類似的小問題共同造就了「生育不友善」環境,令部分育齡家庭難以下定生育決心。只要政府延長服務時間、適量增聘人手、用好幼稚園校舍等,上述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為了增加香港人口和保持競爭力,新一屆政府積極「搶人才」,這完全是正確的。但單靠引入外來人口是不夠的,還要提升本地生育率,盡力向有意生育的家庭提供一切可能的協助。為此而動用公帑,絕對不能僅僅視為開支,而是有回報的投資,這對於香港長遠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靜文 【商報時評】增加資源 鼓勵生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