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入海口一處鹽地試驗田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發育所)科研團隊選育的耐鹽高產大豆新品系「科豆35」禾壯莢實、豆粒飽滿,豐收在即。當天進行的實收測產結果顯示,「科豆35」大面積示範種植畝產穩定達270公斤以上,最高突破300公斤達306.52公斤。
實收測產專家組一致給出鑑定意見認為,「科豆35」具有耐鹽高產特性,是大豆分子設計育種技術支撐鹽地綜合利用的重要創新性突破成果,建議在環渤海鹽地擴大示範面積並加速其大豆新品種審定推廣,以助力保障國家糧油安全。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田誌喜研究員團隊長期致力於大豆功能基因組基礎研究,開展大豆分子設計育種技術迭代,拓展與巴西等拉美國家合作的生物育種創新平台,為培育高產優質耐逆性大豆新品種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該團隊歷時多年選育出耐鹽高產大豆新品系「科豆35」,可面向中國未來大豆產業的合理布局提供發展策略,並為緩解中國大豆危機和加速中國鹽土地資源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對保障中國糧食油料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田誌喜研究員在「科豆35」測產現場接受記者採訪介紹說,為解決中國此前沒有專門的耐鹽大豆這一問題,從2017年開始,他領導團隊在東營市黃河入海口的典型鹽地上採用完全天然雨養方式(即俗話所說「靠天吃飯」),進行耐鹽大豆新品系培育和示範種植,通過開展高強度耐鹽篩選和小區試驗,在1.6萬多份大豆種質材料中篩選獲得耐鹽新種質70餘份,並以表現特別優異的25份為基礎,最終培育出「科豆35」,它屬夏大豆中熟類型,具有耐鹽性強、抗倒性強、抗病性好、高產穩產等特點。
田誌喜指出,「科豆35」在濱海鹽地示範種植面積從數畝到30畝再到600畝規模,實測持續實現耐鹽穩定高產,表明它具有很高的實際推廣應用價值。後續,研究團隊還將在當地及周邊濱海鹽地開展農田種植試驗,以進一步開展相關對比研究。
據了解,中國大豆產量長期不足,近年來大豆進口量一直持續在9000萬噸以上,對外依存度高達85%,提高中國大豆生產能力是中國糧油安全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則是一條有效途徑。
農業專家表示,「科豆35」新品系選育成功並示範推廣,將有望實現鹽地變廢為寶,成為耐鹽大豆種植的良田。(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