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國》第三季帶你解鎖「玉器時代」

《中國》第三季帶你解鎖「玉器時代」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3-10-16 10:36:0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今年的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一場以玉琮、玉鳥等良渚文化元素為主題的迎賓儀式「水潤秋輝」開篇,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球。物華天寶無數,為什麼中國人唯獨青睞玉?玉和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又有怎樣的關聯?紅山與良渚,一北一南、一前一後,雙璧呼應,以玉為載體,支撐了中國人精神和社會體系的初建。紀錄片《中國》第三季第五集《雙璧》為您揭秘中國人與玉的牽絆。

    石之美者為玉,中國人對玉石的喜愛和讚美自古有之。正所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與玉比德焉」,古人以玉喻人,並圍繞玉的質地、色澤、聲響等而提煉出「五德」:仁、義、智、勇、潔。可以說,玉,成為東方精神生動的外化體現。當《中國》第三季行進到第五集,節目組以「玉」切題,結合考古發現,梳理中國「玉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從而折射出禮制的萌芽。

    為把握好史前文明特點,第五集《雙璧》的繪畫,以寫意水墨為主要風格,運用了破墨、積墨、淺絳設色等傳統水墨畫技法,通過肆意奔放的筆墨語言突出史前先民本源的生命力和信仰的初始形態。同時,在鏡頭語言上,更是將「俯瞰」進行到底,多運用俯拍視角,隱喻古人「以玉事神」,將玉器視為與上天溝通的媒介。

02.jpg

    在新石器時代,北方以紅山為代表,南方以良渚為代表,它們形成了中國早期玉文化的「雙璧」。繼講述上古農耕文明的萌發之後,第五集《雙璧》,以玉為載體,着重將視線投向紅山及良渚文化的興起與衰落,聚焦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

    紅山和良渚的玉文化並不相同。紅山人並不是中國最早使用玉器的族群,但他們對待玉的態度,與此前注重實用性和裝飾性有了本質不同。紅山文化發展到晚期,墓葬文化更是出現了「惟玉為葬」的重要特點。這一時期的玉器形制,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礎,玉不僅僅是一塊美麗的石頭,還成為具有精神性的物件,代表着與天地神靈溝通的能力。也正是在紅山文化時期,誕生了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紅山文化玉龍,這是中國龍圖騰最早的實物。

    跟紅山人一樣,良渚人也好玉。玉器在良渚文化中被賦予了更多和財富階級相關聯的意義,成為良渚社會精神生活的核心價值。對比紅山文化區域,良渚文化區域出土的玉器數量更多,做工也更複雜。良渚人不僅有着先進的玉料切割技術,還有着超出當時時代的玉雕技術,沿用至今的回紋、谷紋、乳釘紋都與良渚的雕刻線條有關聯,中國人對於美的觀念就這樣繼承了五千年。從玉琮到玉璧再到玉鉞,不同玉器所喻不同,它們分別代表了神權、財富與軍權。在良渚文化里,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良渚的文化延續了上千年。「王」字加一點則成「玉」,玉就是王所用的石頭,這或許也是後來「王」和「玉」相通的原因。

    從以玉事神,到以玉崇禮,再到以玉比德,中國人從沒停止過對玉的鐘愛。凝視一塊美玉,看到的是柔美和溫潤;觸摸一塊美玉,感受到的是堅實和高潔,中國人從美玉身上,尋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寄託着為人處世的智慧。《雙璧》,帶你回溯獨屬中國的「玉器時代」。(記者 張思靜)

責任編輯:郭昕玥 《中國》第三季帶你解鎖「玉器時代」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