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黃格煜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人口老化和少子化是絕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面臨的迫切問題,香港也不例外。有消息指,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重點之一,就是鼓勵生育,措施包括增加幼兒照顧服務、在職家庭津貼金額、「社區保姆」服務獎勵金,最受矚目的是可能向每名新生嬰兒派發兩萬元「迎生錢」。顯然,政府的思路是通過多措並舉,改變「生育不友善」的社會環境,盡可能為年輕家庭生兒育女創造理想條件。
香港人口發展趨勢無疑是令人擔憂的:1960年代初,本港每年約有11萬名嬰兒出生,而在總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去年出生嬰兒卻跌至僅約32500名,只是當年三分之一。另外,據政府統計處《2023年香港統計月刊》(10月號)估算,2046年居港人口將達到約819萬人,當中65歲以上長者將佔總人口36%。如何扭轉、或者起碼延緩人口老化趨勢,已成不能迴避的問題。
香港年輕人成家立室的最大障礙,無疑是各種高昂開支,包括堪稱全球最難負擔的樓價,但很多人未必知道,養育一個孩子的費用,絕不比「供樓」為低。去年中,恒生銀行在訪問600多名持1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的人士後推算,養育一個孩子平均每年花費高達28.4萬元,若養育至22歲大學畢業,需約624萬元!不難想像,撇除家境非常富裕的家庭,大部分年輕家庭恐怕會對生育有所猶豫,特別是在現時經濟不算特別好的情況下。
既然育兒成本是一個重大負擔,那麼直觀的方法是由政府提供金錢資助。事實上這確是許多地區正在做的。例如在新加坡,生育前兩胎的現金獎勵為1.1萬坡元(約6.3萬港元),從第三胎起,現金獎勵1.3萬坡元(約7.4萬港元)。又例如在韓國,明年起每名未滿一歲的新生嬰兒每月補貼100萬韓圜(約5760港元),一歲以上、未滿兩歲的嬰兒則補貼50萬韓圜(約2880港元)。香港政府如果最終決定向新生嬰兒派發兩萬元,相信會對年輕家庭、特別是基層年輕家庭有一定程度的鼓勵作用。
然而,在香港這個高消費社會,單是派發兩萬元,其鼓勵生育的作用是難以持久的,關鍵在於有更多「生育友善」政策配合,在這方面,政府責無旁貸,也有許多發揮的空間。比如增加幼兒照顧服務和「社區保姆」服務獎勵金就是值得支持的,在這個基礎上,還應考慮設立基層兒童學習券,幫助貧困兒童購買課本、書包、文具等必要物資。當局亦應考慮增設「育嬰假」和「流產假」,為新手父母和經歷流產的女性提供支援。此外,政府作為全港最大僱主,應帶頭推動彈性上班和半職工作安排,讓新手父母平衡上班和育兒的需要。政府亦可為願意在公司內提供託兒服務的私人企業,提供一些稅務優惠,帶動私人企業創造「生育友善」工作環境。
李家超在預告《施政報告》內容時,表明增強香港競爭力是施政重點。相關政策內容和細節暫未公布,但相信政府會同意,鼓勵生育是增強香港競爭力的關鍵之一。希望當局在「派錢」以外,還要落實更多適當政策,多措並舉提升生育率,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圖源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