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廣東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激活新質生產力

廣東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激活新質生產力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0-30 14:47:14 來源:南方日報

 走進中芯種業的實驗室,在指甲蓋大小的晶片上,384個小格子每個都裝着解讀一頭種豬的基因密碼。一半時間在實驗室,一半時間在種豬場,忙碌的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吳珍芳已習慣了他的新身份——中芯種業董事長。成立僅一年後,中芯種業引入戰略投資者,成為2022年中國最年輕的獨角獸企業。

 如今,在北京、深圳、廣州、合肥等資本與科技要素聚集地,以服務科技創新為導向的創新資本體系正加速成形。像吳珍芳這樣從「象牙塔」走出的創業家,成為資本高度關注的「潛力股」。

 「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黑龍江時強調。

 當前,廣東正在加快構建覆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如何讓創新資本真正「投早投小投科技」,幫助企業跨越「死亡之谷」?廣東如何培育適合科技創新發展的創新資本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南方日報記者在調研中尋找答案。

 創投與科技創新天然「同盟」

 姑蘇河悠悠流淌。2006年,蘇州納米產業剛剛起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江必旺帶着10個裝滿各種實驗儀器和材料的大箱子,來到這裏創立了納微科技。15年後,納微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成為明星企業。

 珠江口商船往來。2014年,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芝加哥大學人類遺傳學系終身教授藍田來到廣州,創辦了雲舟生物,在基因遞送賽道孵化出廣州首個生物科技獨角獸企業。

 中關村活力迸發。近十餘年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走出一支科學家「創業天團」,以創立千億級創新藥企——百濟神州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曉東為代表,共有7名科學家先後創業。

 科學家創業,資本市場追逐「硬科技」,在這背後,是新舊動能轉換時期賦予的科技成果轉化重要性,以及新興產業對關鍵技術攻堅的迫切需要。

 在「科研—產業—資本」循環中,代表着創新資本的創業投資基金(VC)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行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杭州,貝達藥業研發的創新藥伏羅尼布片上市的消息讓「抗癌圈」倍感振奮。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回憶起2008年公司遭遇的「至暗時刻」,對創新資本的雪中送炭記憶猶新。

 當時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貝達藥業遭遇欠款累累、資金鏈即將斷裂,隸屬於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下稱「杭州資本」)的杭州市科創集團通過「債權+股權」兩輪注資,讓貝達藥業走出了最艱難的時刻。如今貝達藥業不僅成為了上市公司、行業龍頭,同時還成了杭州民間的「投資天使」,與杭州資本共建貝達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助力產業發展。

 在深度孵化模式下,創新資本幫助硬科技人才持有的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一方面,解決了科技企業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為企業發展拓寬資源,引入高效運營模式,引進CTO、CEO等人才。

 「創投行業在加快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深創投黨委書記、董事長倪澤望看來,側重中早期投資的創投行業,是科技創新天然的「盟友」,契合科創型企業「迭代快、風險高、輕資產」等特徵,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動力,目前創業投資已經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來源。

 「募投管退」環節有待暢通

 當下,「到創新的源頭去」,已成為不少投資機構的共識。如杭州資本董事長孫剛鋒所言,創新資本的作用在於「最大限度幫助杭州創投機構從一棵小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但在調研中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創投行業出現一級市場「投募兩難」的現狀,對晶片、自動駕駛、AI、生物醫藥等對需較長培育期、研發投入更多的行業影響更為明顯。「投早投小投科技」存在諸多障礙。

 不久前,珂闌(上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超億元A輪融資,領投方是高榕資本。在業界看來,當下一家成立僅2年的創新藥公司獲得投資並非易事。

 「和此前創投圈火熱的市場環境相比,如今資本進入了相對謹慎期。以生物醫藥領域為例,2021年吸引大量資本湧入,推高了整體的估值。如今不少公司需要面對估值的落差。」一位關注該行業的私募機構合夥人說。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的投資案例數和金額分別同比下降37.5%、42%。表現在創新資本的投資偏好上,部分投資機構更偏向於確定性高、處於中後期的企業,企業現金流、營收、利潤等財務指標,也成為更受關注的核心。

 在「募投管退」中募資環節,由於近年創投市場中美元基金和市場化的資金有減少趨勢,引發了資金投向的風格變化。

 「風格更偏保守的國有資本是當下的主要資金來源。一方面,國資LP對回報率、回報周期看得更重,有的資金希望5年退出,但長周期的生命科學等行業企業往往才剛剛起步,無法滿足被投要求。另一方面,國資LP更樂於投一些有國資背景的項目,與創業企業的整體訴求不匹配。」一位上海的產投基金負責人說。

 與之相應,在基金管理的過程中,國資LP對於投中審查的要求更高,增加了私募、創投機構的管理運營成本。「我們呼籲實行私募基金的差異化管理。對於有一定規模和投資成效的私募基金,希望可以簡化管理流程,讓市場之手更加靈活。」深圳創投公會副秘書長曾瑩說。

 除此之外,有私募行業人士在調研中指出,目前國內一級市場的退出渠道有限,併購重組、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不活躍,成為創新資本退出的阻礙。

 用好大灣區跨境金融政策

 如今,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打通「科研—產業—資本」循環。

 北京通過打造產業聚集區形成更優獨角獸孵化生態,如在亦莊匯聚超過4300家生物醫藥領域知名跨國藥企和成長型創新企業;北京證券交易所讓科創企業更早登陸資本市場。

 在合肥高新區,「基金叢林」優勢顯現——天使基金、種子基金、產業基金、財政金融產品、上市培育政策資金等,貫穿企業成長的全周期。

 蘇州工業園區,通過「苗圃工程」篩選出發展勢頭強勁、科技屬性突出、上市意願強烈的「好苗子」,政府進行全生命周期的上市服務培育。

 在中金公司廣東地區業務負責人、深圳分公司負責人潘志兵看來,廣東可充分調動廣東國有企業資源,鼓勵國有企業、產業龍頭等相關主體發起與設立風投創投機構,支持新興產業發展。

 「資本可以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廣東恆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軍說,將「出題」企業與政府、科研機構、產業載體等各方力量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創新聯合體」,對推動科技成果加速從「科學實驗室」走向「工程實驗室」尤其關鍵。

 為此,恆健控股公司發起設立廣東省創新聯合體基金,推動產業園區成為吸引企業的「製造中心」和集聚創新要素的「創新中心」。通過政府在前期投入土地、物業等資源,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建設產業載體,支持創新要素集聚和產業生態系統運營。

 在「開源」環節,一位從業多年的創投行業人士指出,廣東可充分用好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政策,吸引更多海外長線資金,實現大灣區市場規模優勢與國際頭部風投創投機構專業優勢的有效結合。例如,加強粵港聯動,引入海外長線資金,吸引多幣種基金落戶廣東;支持風投創投企業引入境外資金設立人民幣創業投資母基金等。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羅新宇建議,可充分運用RIETs、PPP、產權交易、國資投資與運營、兼併收購、挖掘閒置資產等方式,盤活和優化存量資產,積極擴大投資資金來源。「經多年投資建設,我國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資產,可有效盤活這些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他說。

 與此同時,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投資機構也在不斷「修煉內功」,成為更懂科技的資本。在高榕資本合夥人楊昆看來,真正的科技創新可以穿越周期,要成為有技術、有能力的專業投資機構,方能保有競爭力。「創投機構要進一步增強自身專業能力,練就發現『千里馬』的慧眼。」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說。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

責任編輯:朱劍明 廣東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激活新質生產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