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沈仲文:聚天下英才 創美好未來

沈仲文:聚天下英才 創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靜文 2023-11-01 14:57:12 來源:深圳特區報

 人才,強國之根本、興邦之大計。

 今天是11月1日,是第七個「深圳人才日」,亦是「深圳企業家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人才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深圳以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作為,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奮力開創新時代人才工作新局面,為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撐,為我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深圳貢獻。

 深圳正處於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疊加的黃金髮展期,對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也為人才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闊的發展舞台。當前,深圳正加快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人才發展與城市使命同頻共振,不斷開創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

 就在今日,深圳發布《關於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服務等五方面發力,亮出「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餘力」的鮮明態度。同時,昨天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通過立法進一步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深圳人才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打造全球創新人才嚮往之城,深圳步履堅定、鏗鏘前行。

 (一)

 人才強,城市強。

 哪裏可以更好地幹事創業,哪裏就是人才集聚的主場。在新時代,要想贏得競爭,贏得未來,就必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圳今日的發展成就,由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共同創造。

 或可言,深圳4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也是一部各方人才匯聚、活力飛揚的追夢史。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將對人才的尊重與愛惜,深深放在心底,體現在實打實的行動中。而這裏的每一位人才,以其拼搏與奮鬥,為這座城市的精神作了生動、準確的註解。

 憶往昔,深圳經濟特區剛建立時,全市只有兩名技術員: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看如今,深圳各類人才總量突破679萬人、高層次人才2.4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20萬人。智聯招聘近期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顯示,深圳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國第三。這些都清晰表明,深圳創造了「天下英才聚鵬城」的奇蹟。人才已成為深圳最寶貴的資源、最核心的競爭力。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

 在人才發展上,深圳何以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這是深圳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不斷與時俱進制定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大力建設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人才之城」的必然結果。

 夢想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需要陽光雨露的滋養。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的人才政策總能因時而變,與時更新。從《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到《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關於加強黨對新時代人才工作全面領導進一步落實黨管人才原則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體系,一一破除阻礙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之「牆」,繪就人才事業新藍圖。在奮力向前的「深圳腳步」中,特區始終保持着人才政策的競爭力。

 近年來,深圳以全城之力,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用制度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業留人、用情感留人,讓鳳凰來棲、讓百鳥來巢;對企業,深圳全周期做好服務,全要素做好保障,全方位提升能力,讓人才在深圳如魚得水。深圳讓每一位奮鬥者的身心都能擁有「可安之處」,有夢可追、希望相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價值先進、思想解放,是一個社會活力的來源」。歷史和實踐證明,解放思想,才能開闢新路徑,拓展新空間,構建新格局。

 這意味着,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必須立足實踐發展、適應時代變化,衝破思想藩籬,不斷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着力破除限制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各方面人才建功立業創造優良條件。

 深圳的人才政策必須不斷「迭代升級」,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這也是進一步形成高端人才聚集效應,為深圳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創新之城提供堅強人才支撐的題中之義。

 (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以城市之名,以誠摯之心,深圳在這個人才日,捧出了《關於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為人才送上誠意滿滿的驚喜「大禮包」。

 不唯地域引進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只要是優秀人才,都可以為我所用。」不唯地域,就是要以開放心態和寬廣胸襟,從世界範圍吸引人才為我所用。

 《意見》提出,實施頂尖人才匯聚項目、企業人才匯聚項目、創業人才匯聚項目、青年人才匯聚項目、構建海外引才支持體系、優化海外人才尋聘機制等。諸般措置,顯示深圳唯才是舉,彰顯引才大思路、大視野,凸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氣魄和格局。

 不問出身培養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做到不論資歷、不設門檻,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不問出身,就是要聚焦人才的真才實學和創新成果,以實幹實績來評定人才。這既能夠打通人才向上晉升的「天花板」,更能夠讓有才華的人才,找到實現抱負的舞台。讓人才不靠「出身」也可以「出彩」。

 《意見》既提出加快建設戰略人才力量,優化實施傑出人才培養專項,定期遴選若干名具有成長為大師和戰略科學家潛力的培養對象;也提出實施人才素質提升項目,貫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和發展路徑。同時,明確提出落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 唯獎項」要求,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字裡行間體現了培養並用好用活各類人才,不求全責備,不論資排輩,不用一把尺子衡量的可貴精神。有了政策「加持」,深圳定能營造出「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做成事」的良好環境,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不求所有開發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效益意識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柔性的本質是以用為本,採取目標任務導向、個性化定製的使用方式,打破人才地域化的桎梏,從而實現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意見》提出,打造開放共享的全球用才新模式,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等在境外建立研發機構,大力引進企業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等分支機構,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鼓勵深圳各類創新主體與境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合作,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以充分利用境內外智力資源。這清晰顯示,深圳志在探索建立人才柔性治理機制,積極主動做好柔性文章,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政策創新,全面提升深圳在全球配置人才資源的能力,為外部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更多空間,使外部人才成為滿足本地需求的有效供給。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人才工作的「不拘一格」,本質在於打破常規、勇於創新、開放包容。堅持「不拘一格」,就是要深化改革,讓人才能夠「放開手腳」,讓人才的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意見》提出,實施頂尖科學家全權負責制,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允許失敗、寬容失敗,對頂尖科學家賦予其用人權、用財權、用物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內部機構設置權和人才舉薦權;探索制定境外人才為我市工作認定辦法,納入人才政策服務保障範圍;支持保障人才潛心科研;推進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這些制度創新,體現的是任人唯賢,是對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可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不遺餘力服務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方位支持人才、幫助人才,千方百計造就人才、成就人才。」要做到「全方位」「千方百計」,就必須不遺餘力、毫無保留,把誠意百分之百傳遞給人才。

 《意見》提出,「事業無憂」拓展人才創新創業支持舉措、「往來無憂」提升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水平、「安居無憂」構建人才住房多元化保障體系、「生活無憂」打造教育養老醫療配套宜居環境、「申辦無憂」完善人才政策福利兌現渠道。擲地有聲的條文,體現了深圳努力為人才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構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營造人才發展「好環境」的胸懷與承諾。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育才的智慧、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貫穿於《意見》全文。《意見》如春風拂面,竭力催生萬千繁華。

 乾貨充盈、誠意滿滿的《意見》,必能助力深圳打造最好人才生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人才近悅遠來,成為每一個志在偉大時代成就非凡夢想的人才的圓夢之地。

 (三)

 深愛人才,圳等你來。

 《意見》表明了深圳加快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的堅定決心,釋放出開放包容、廣納英才的強烈信號。這彰顯了深圳對人才一以貫之的渴求與尊重,吹響了面向全球匯聚人才的新一輪集結號。

 深圳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既要在「引進」「培養」上下功夫,用好用活各類人才;也要在「服務」「保障」上用心思,更好地為人才創造一流發展環境,讓人才在深圳生活更舒心、工作更愉快、人生價值得到更好體現。

 眺望前路,深圳更要持續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着力破除一切不利於解放和發展人才生產力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努力建成天下英才嚮往之地和築夢之城,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讓深圳始終對人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讓每個人都願意來這座「讓人圓夢的城市」。

 深愛你,圳等你。

 「深」既是山川的刻度,時代的縱深,也是呼喚人才的一往情深;「圳」,則是河流的開放與包容,是綿延了260.5公里的海岸線,浪花里澎湃着追夢者的壯闊豪情。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深圳是一座平均年齡32.5歲的青春之城,願意且能夠給想幹事的人才幹事的機會與舞台,不遺餘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人才友好型城市。這是一座不會辜負人才夢想的追夢之城,這裏的每一天都朝氣蓬勃、充滿希望。城與人同頻共振,人與城共赴美好未來。城市和人才「雙向奔赴」,必將共創精彩。

 頂圖:深圳中心區航拍。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責任編輯:靜文 沈仲文:聚天下英才 創美好未來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