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進博會的商業啟示錄

進博會的商業啟示錄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1-04 14:33:5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舉世矚目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在上海盛大開幕。本報記者作為連續6屆參與這一盛會的「記錄者」、「見證者」和「推動者」,倍感幸運與自豪。

 那麼,進博會究竟向世界呈現什麼?帶來什麼?有何商業啟示?記者結合自身採訪經歷及思考,與廣大讀者交流分享。

QQ图片20231104143907.png

 圖說:2023年11月4日,作者宋健在《香港商報》頭版發表整版進博會專題文章。

 全球稀缺「四統一」超大單一市場

 習近平主席強調,舉辦進博會,就是要擴大開放,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進博會已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

QQ图片20231104144103.png

 圖說:《香港商報》歷屆進博會的新聞報道廣受海內外關注。

 眾所周知,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是中國的突出優勢。中國人口超14億,佔全球總人口比例近20%,有接近6億多人口走向中等收入群體。

 若某一類產品中國無法自給,需要依靠進口,就可立刻產生全球20%人口的市場需求。若該產品中國能夠自給自足,就有了覆蓋全球20%人口的市場份額,加之其部分出口海外,假設出口份額佔全球為10%,就等同中國供給了全球30%人口的市場份額。

 西歐最發達的德國、法國、英國,其人口在6000至8000多萬,顯然,僅佔全球人口總量的1%左右。日本和美國及整個世界高收入國家總人口為12.15億,而反觀中國,一國人口就超14億。這對於全球供需格局的影響比整個高收入國家的人口規模還要大。

 中國擁有全球最稀缺的大市場資源。有專家直言,就市場結構而言,中國是典型的法律體系統一、稅務體系統一、商業規則統一、語言文化統一的「四統一」超級單一大市場。

QQ图片20231104144134.png

 圖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吉祥物進寶

 據統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前五屆已累計意向成交3400多億美元,引進各類展品21.4萬種,200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加速應用。第六屆進博會將有289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其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世界市場」,正推動全球共享這一超大規模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機遇。

QQ图片20231104144204.png

 圖說:香港商報組建實力派「進博搜搜搜(搜奇、搜新、搜港味)」小分隊,圖為隊員宋健(中)、蔡寧(左)、胡薇(右)正在香港展區進行視頻報道。

 排除萬難亦要參加進博會

 一幕場景令記者印象深刻。在第五屆進博會食品與農產品館的日本北海道大地株式會社展台前,吸引了眾多商家和參觀者圍觀,該會社社長大地隆之正親力親為,積極向來賓推介地道的日本食品。

QQ图片20231104144241.png

 圖說:日本北海道大地株式會社社長大地隆之(右)在其進博會展台前與記者(左)談及中國市場,可謂「情有獨鍾」。

 據悉,該會社已連續數屆參加進博會。之前的進博會讓他們嘗到了甜頭,展台門庭若市、熱鬧非凡,而中國觀展者及意向客戶的一致好評,又給他們帶來很大信心。大地隆之強調,即便當時疫情防控再嚴,自己亦要「排除萬難」參加進博會。

 大地隆之透露,北海道大地在進博會積極推介日本優質商品,亦不斷結交新朋友、洞察新趨勢、發現新機會。中國市場巨大,作為日本中小企業,該會社正在持續提振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事實上,進博會是全球經貿共享的大舞台,對企業具「雙向」積極作用。企業將自身最新發展成果,藉助進博會這一「開放快車道」向中國乃至全球競發的同時,亦是其拓展新視野、學習新理念、感受新科技的大好時機。

 第六屆進博會開幕前夕,大地隆之與記者在上海相遇時坦陳,眼下中日就生態問題產生政治風波,但對民間開展正常的商務合作影響有限。今年繼續參會並已將展台面積擴增一倍,品類亦更豐富。他還向記者展示今屆進博會的部分特色食品,深信能檢驗達標,進入中國市場。

 「若在中國每人消費多賺一元,那就是妥妥的14億!」。大地隆之坦言,中國是其最大的目標市場,雖受到政治風波及社會輿論的干擾和影響,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重要性,確實令人「欲罷不能」。

 「3-2=1」千萬不要跟錢過不去

 哪裏有生意,便往那裏行。來自波蘭的喬娜在進博會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她是歐洲百年珠寶商的家族傳承人,亦是專業設計師。她回憶稱,首屆進博會因較陌生沒敢來,持觀望態度,後來有同行回去說那裏生意很好!於是,在第二屆進博會招商開始,她便努力說服家族成員,一定要來中國試一試。

QQ图片20231104144322.png

 圖說:波蘭知名珠寶商喬娜向記者展示主打的金黃色系列珠寶時說:「歐洲賣不動,還是中國有錢!」

 首戰旗開得勝,令喬娜信心倍增。儘管第四屆進博會其展台仍與同行合租,只有數個展櫃,但喬娜並不介意。她從展櫃中拿出新款珠寶供記者欣賞,她細心地發現,或許中國人喜歡黃金,對她家金黃色珠寶情有獨鍾,故是次主打金黃色系列。喬娜邊說邊迫不及待地還向記者推介其他款式。

 市場是企業生存的「惟一空間」。在新冠疫情期間,來上海參加進博會須隔離14天。喬娜坦承,親友們亦有各種顧慮,試圖勸她暫緩參會,但她卻依然克服困難,不遠萬裏帶領團隊奔赴而來。

 當記者問詢為何如此關注中國市場時,喬娜毫不掩飾笑稱:「歐洲賣不動,還是中國有錢!」

 談及中國客戶對其珠寶價格是否敏感時,喬娜顯然是營銷「老手」。她透露,現時在中國還未找到代理商,其家族賺錢信條:「3-2=1」,只要有錢賺就OK了。喬娜調皮地向記者眨眼說:「千萬不要跟錢過不去!」

 或許這位「務實」的歐洲商人懂得:金錢如池塘里的魚,你不去撈,自然會被別人撈走。

QQ图片20231104144356.png

 圖說:各種免費體驗是進博會商家吸引人氣的「殺手鐧」,亦是洽談生意的「前奏曲」。路過法國路邑國際展台時,熱情四射的法國美女拉住記者問:「要不要來杯上好的XO?」

 知曉國情學懂中國「政治經濟學」

 記者曾採訪過一位常年在內地經商的香港「大咖」,在請教成功秘笈時他提醒稱,要入鄉隨俗,知曉中國國情,學懂中國發展的「政治經濟學」。他深有感悟地說:「緊跟中國發展的路線圖走,不會有錯!」

QQ图片20231104144425.png

 這不禁讓記者想到商圈建言:在中國做生意,要學會看央視(CCTV)「新聞聯播」,因為「那裏」會告訴你賺錢的努力方向。

 所謂中國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其特徵是「政治」在先,「經濟」在後。有人風趣地說,若能領悟和善用前面的「政治」,便可為後面的「經濟」帶來倍增效應,生意自然水到渠成,財源滾滾。

 在海外,人們大都學的是「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等西方經濟學理論,有內地專家指,這些西方主流經濟學並不適應中國國情。

 記者在內地從初中開始就有「政治經濟學」課程,故先學懂中國「政治」,才能洞察中國趨勢,捕捉商機賺大錢。畢竟中國的發展戰略、政策規劃、項目商機等訊息不少出自內地政府部門。

 在提及老一輩港商較擅長與內地打交道,而年輕一代港商在此方面較有局限時,這位「大咖」分析,現時香港青年較西化,對內地國情的理解有一定改善空間,需花時間和功夫為他們解讀政策,幫助了解國情。

 據悉,逾百年歷史的香港「老字號」馮氏集團將連續六屆參加進博會,而每次在進博會服務貿易展區,其數百平方米的展台總是高光亮麗,時尚感十足。

 一年一度的進博會,全國各地政經界政府官員及企事業嘉賓均會齊聚進博盛會。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熟諳中國國情,擅長與內地打交道,生意可謂左右逢源。

QQ图片20231104144455.png

 圖說:2021年11月7日,《香港商報》刊登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的專訪文章,圖為記者宋健(右)與馮主席(左)在採訪現場合影。

 在第四屆進博會服貿展區,這位「掌門人」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馮氏集團非常重視與內地各階層的政企關係,而進博會期間正是難得集中互動交流和熱絡感情的好時機。馮國經博士坦言,若與內地關係不融洽,企業就較難成長。(宋健)

QQ图片20231104144557.png

 作者:宋健畢業於國際政治學院新聞系,曾是上海商報記者、香港大公報高級記者,現為香港商報上海首席代表兼辦事處主任、香港商報上海新媒體主編。在數十年媒體生涯中,他採訪過諸多國家政要、社會名流、中外知名企業家等。宋健還是上海海外聯誼會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上海青浦全球招商大使。(電郵:highersh@163.com)

 頂圖圖説:本報記者宋健(中)在進博會現場請教並專訪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右)和全國政協委員、馮氏集團利豐發展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先生(左)。馮主席分享稱,進博會期間正是難得集中互動交流和熱絡感情的好時機。

責任編輯:朱劍明 進博會的商業啟示錄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