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解州關帝廟裡拜關公——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走進山西

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解州關帝廟裡拜關公——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走進山西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3-11-05 21:33:57 來源:大公網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這首600多年的民謠出自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據文獻記載,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裏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發生了18次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活動,百萬民眾從大槐樹下被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後裔。幾個世紀以來,這裏一直被當作「家」、稱作「祖」、看作「根」。「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就是來源於此。

    10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走進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當得知周代諸侯國楊國就在洪洞縣、楊姓也發源於此時,紫荊雜誌記者楊晨興奮地喊道:「回家了,回家了。」

2 (3).jpg

「劃甲」傳說

    在參觀到「劃甲」的傳說時,導遊員告訴記者:「在領取外遷證件後,怕人們逃跑,用刀子在每個人的腳小趾上砍一刀作為記號,於是至今移民子孫的腳上的小指甲蓋都是復形的,據說都是被砍了一刀的緣故。」

    另外「解手」這個詞的來源也出於此。相傳在移民走的時候,官府怕人逃跑,用繩子把人們的雙手捆綁起來,押解着上路,因為路途遙遠,路上要上廁所,只好說:「報告老爺,請解開手,我要上廁所。」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麼麻煩的話,簡化成「解手」,以此流傳並沿用至今。

    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區由移民古跡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板塊組成,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祭祖堂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堂內供奉着已證實的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國最大的平民祭祖祠堂,故稱「天下民祭第一堂」。從1991年起景區每年清明前後都會舉辦以清明節為主祭日的「洪洞大槐樹文化節」,每屆文化節都有數以萬計的大槐樹移民後裔雲集於大槐樹老家,共祭移民先祖,共話同根親情。

    「第一代大槐樹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清順治八年,因汾河發大水時被衝毀,民國三年,當地鄉紳在原址上修建了『古大槐樹處』碑亭。」聽着導遊員的講解,記者們紛紛在碑亭前拍照留念。

    山西運城,關公故裏

    10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一行來到解州關帝廟,除了遊覽古柏蒼鬱、殿宇巍峨的「關聖文化建築群」,更是為了讀懂關公忠義文化,以尋找根植人們心中的千古偶像。

3 (3).jpg

關帝祖廟——結義園牌坊

    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開皇九年,即公元589年,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是目前國內外「史建最早、規模最大、規制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關帝廟,被譽為「武廟之祖、武廟之冠、天下第一武聖廟」。

    關帝,即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亦稱關公、關老爺。關公一生忠義仁勇,其身上所蘊含的忠誠、守信、勇敢、公平、正義之精神,一直受到人們的推崇和敬仰。歷史上,先後有16位皇帝總計23次為關羽御旨加封。尤其是到了清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朝廷更是頒布敕令,將關帝廟列為武廟,併入祀典,以祭孔之禮儀,接受文武百官及全國百姓祭祀。

    在我國,關帝是唯一受到儒、釋、道三家共同尊崇的神只,其信仰人數最眾、祠廟最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的關帝廟共計有3萬多座,僅日本和馬來西亞就有關帝廟1000多座。這種海內外對關公的廣泛崇拜,體現出關公文化的博大包容。

    在香港,關帝廟遍布全港各區,甚至店舖、社區組織等都會設壇供奉關公,每逢關帝誕多個社區團體更會舉辦隆重的賀誕活動。關公的忠義仁勇信受到黑白兩道的推崇,因而被香港人尊稱為「關二哥」或者「關公」。

    隨着華人不斷走向世界,關公信仰文化及關公的美名已傳播至全球168個國家與地區。可以這麼說,如今的關公精神,已積澱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符號,並成為全球華人情感認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重要紐帶。(楊亮 稿件來源:大公網)

頂圖: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到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責任編輯:郭昕玥 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解州關帝廟裡拜關公——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走進山西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