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現代科技+農業」為山西運城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現代科技+農業」為山西運城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11-06 11:36:38 來源:深圳特區報

    10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採訪團進入山西運城採訪。這是一座因「鹽運之城」得名的區域,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這裏不僅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農業的發展同樣得天獨厚,尤其是現代科技在農業的運用,讓運城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科技育苗:助力當地果農實現勤勞致富

    「全縣150萬畝的耕地上,蘋果種植面積達70萬畝,鮮棗和酥梨、甜柿子等其他水果種植面積達40萬畝,種植面積和產品位居全國縣級之首。」10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一行來到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果業公園,工作人員向採訪團娓娓道來。

    據介紹,臨猗縣地處於北緯35度的黃土高原區,這裏土層厚、光照足、溫差大,正是水果的最佳生產區。該縣規劃建設的果業公園包含了果業綜合服務平台、果品示範種植區、 水果主題文旅區、康養小鎮度假區四大板塊,目前已完成果業公園一期果業綜合服務平台項目建設,後續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果業公園一期項目總投資1.3億元,總佔地105畝,總建築面積18506.35㎡,包含接待大廳、會展中心、果業科技館、政務大廳等主體工程,配套完成室外景觀、噴泉、綠化、道路等公園類設施。

2.jpg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一行來到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果業公園

    記者在現場看到,場館以順時針流線布局大美果都、綠色科技、現代果業、水果探秘四個展區,展覽內容包含臨猗發展果業的地理氣候優勢、果業管理技術、果業發展規模、國外果業管理模式、果業三產融合等內容,最後以水果科普知識結束展覽。整個展覽運用LED顯示屏、觸摸一體機、電子沙盤、感應播放系統、魔屏、VR遊戲互動系統等科技展陳手段,打造了一個可看、可聽、可體驗的科技化展覽館果業公園。

3.jpg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一行來到第七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

    當天採訪正值第七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即將召開,場館內各個展台瓜果琳琅滿目,蘋果、柿子、梨、山楂等時令水果不僅一應俱全,而且品類眾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種文創類的蘋果,譬如蘋果身上帶有以金陵十二釵、關公、福祿壽喜等為主題的蘋果,備受矚目。展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文創類蘋果不僅單價頗高,並且遠銷海外,深受中東杜拜王室成員等消費者青睞,臨猗縣果品也先後總計榮獲了48枚國家級金獎,10枚省級金獎。」

4.jpg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一行來到了臨猗良種試驗站

    臨猗在果業種植上如此優異的表現,除了氣候與土壤,在種植上也必有獨特之處。為此,採訪團來到了臨猗良種試驗站,這是一家現代科技型果樹育苗企業。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裏建有1200平方米的組培苗移栽區,2000平方米的小苗練苗區和15000平方米的原種采穗圃和5個育苗基地1000餘畝。「在這裏可實現當年育苗定植成形,兩年畝產千斤,三年豐產成效、四年畝產過萬。」臨猗良種試驗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裏年產脫毒接穗20萬條,每年向社會提供低於歐洲價格三分之二的優質苗木100萬株,實生砧木苗300萬株,成為推動運城乃至山西果業的品種結構調整和果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優質的育苗培育和大面積的廣泛種植,推動當地果農實現勤勞致富。當天,採訪團還來到了全國勞動模範、臨猗縣果農吳中定的果園之中。擁有多年蘋果種植經驗的他,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種植技術,不僅每畝收入年年都在兩萬元以上,而且自創「老吳蘋果」品牌,實現了豐產豐收致富。

5.jpg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一行走進臨猗縣豐淋牧業有限公司的豬豬學院

    科學養殖: 「二師兄」更健康生態更環保

    「每一頭母豬的耳標內放置電子晶片,飼養員就能了解母豬的情況。」

    「豬媽媽從配種到生寶寶,懷孕期是114天。」當天下午,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一行走進臨猗縣豐淋牧業有限公司的豬豬學院,這裏與傳統養豬場截然不同,到處是可愛的小豬卡通形象,這是一個以豬為主題的全齡化主題樂園。

6.jpg

在豬豬學院的高層觀光通道近距離參觀養殖廠內的情況

    走在豬豬學院的高層觀光通道,記者們能近距離清晰地看到養殖廠內的情況,在電子飼餵區,幾十頭豬正在進食。據豬豬學院的工作人員介紹,依托物聯網+大數據+AI,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通訊設備可隨時隨地掌握豬舍溫度、濕度及豬只進食情況,實現了從經驗養殖向數據養殖的轉變。

    在豬豬學院內,記者們並沒有聞到異味。據介紹,豬豬學院配備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空氣除臭系統等,豐淋牧業有限公司積極與有關科研院校合作,勇於創新,在豬糞尿全量還田、資源化利用上,創出了一條既省時省工,又能解決農家肥嚴重短缺,還能達到環保要求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豐淋模式」在全國推廣。通過糞污管道輸送和車輛運輸相結合的方式可將優質有機肥輸送到50公里外的田間地頭,總計施肥達到5萬餘畝,有效促進了農牧業的良性循環,做到污染零排放。(楊亮 羅莉瓊 稿件來源 深圳特區報 圖片來源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嚴燕紅 「現代科技+農業」為山西運城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