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譚旭光「解」鏈:敞開產業鏈全球資源,打造供應鏈最優生態

譚旭光「解」鏈:敞開產業鏈全球資源,打造供應鏈最優生態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12-11 15:21:5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椰城海口,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核心城市,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支點城市。12月11日,因一群人的到來,更富開放和包容的姿態。

    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海內外賓客,多是敢於爭先之人,在時代大潮中擊水中流、勇進百舸。他們共赴的同一個約定,是以「鏈合創新·挑戰未來」為主題的濰柴動力2024全球供應鏈戰略合作夥伴大會。每一位個體,都是濰柴龐大供應鏈中的見證者、參與者、創造者和奉獻者。

    會議氣氛熱烈且活躍。藉着2023年歲尾的這場大會,這群人感受到的,是與濰柴這家裝備製造業「鏈主」企業之間優勢互補、協同共興的產業共振,不破不立、革故鼎新的創新共振,平台驅動、融通共贏的生態共振。正如譚旭光在會上所言:「供需雙方不是零和遊戲,我們是利益共同體,有共同的客戶、共同的價值觀。做大我們共同的事業,是我們最大的夢想! 」

    從「供應」到「共贏」,這正是這場大會的價值所在。

1702279070849.png

    產業鏈共振:資源協同共享全球

    不少人還記得,11月19日,濰柴動力在山東濰坊舉辦了2024年商務大會,集中展示了覆蓋商用車動力、農業裝備動力、工程機械動力、船舶動力等六大應用場景的上百款發動機,向外界詮釋了工業製造的魅力。

    櫛風沐雨中,濰柴攜手海內外供應商攜手打造了全領域動力解決方案、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動力產業集群。目前,濰柴發動機在國內重卡市場佔有率達到41%、在3噸及以上裝載機佔有率達到78%、在小麥收割機佔有率突破60%,在中速機市場佔有率達到67%。

    在新能源領域,早已在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純電動完成全面布局的濰柴步伐蹄疾步穩。11月3日,位於煙台的濰柴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開工建設,將建設成為行業一流的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電驅動總成產業集群高地。今年2月18日,濰柴還發布了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屬支撐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商業化產品,熱電聯產效率達到92.55%。

    海外方面,濰柴戰略重組的超級遊艇生產商意大利法拉帝集團,在6月27日成為全球首家在香港和意大利雙重上市的公司。不久的未來,濰柴還會在青島建成高端海洋裝備製造中心,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海洋裝備集群。

    無怪乎譚旭光不止一次提醒供應鏈夥伴,不要局限於給濰柴發動機供貨,在動力系統以外還有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業裝備、智能物流、海洋交通裝備等業務板塊,海外業務佔比達到40%。濰柴全球資源對最優秀的供應商都是開放的,要實現資源協同、共享全球。

    如今,濰柴的國內供應商規模達到600家,國外供應商達到200家。國內、國際雙供應鏈體系有效的合作分工,滿足了濰柴不同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形成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供應鏈的發展,也受益於濰柴龐大產業鏈快速發展的巨大紅利。

    西峽縣內燃機進排氣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程景勝對記者說,他們與濰柴合作時間超過35年,如今伴隨濰柴的成長,西排也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年均生產排氣管超過700萬隻,其中超過20%以上比例是供應濰柴。「可以說,我們是與濰柴一起成長起來的。」

    創新鏈共振:百家企業組成研發共同體

    濰柴之所以能成長為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靠的是對創新的孜孜以求。通過數字可以縷析濰柴的創新能力,10年間,濰柴在發動機研發上投入超過300億元,夜以繼日全情投入的全球研發人員達到1.3萬名。「八院一中心」的宏大研發布局,則昭示着濰柴自主研發能力邁入全球行業的最前列。

    2020年9月、2022年1月、2022年11月,濰柴連續在業內分別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0.23%、51.09%、52.28%的商業化柴油機,中國柴油機技術連續三次攀上世界之巔。

    譚旭光說過,發動機的前沿技術研究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是濰柴一家企業能夠完成的,需要核心零部件企業協同開展技術攻關,這也有利於大家建立行業的技術優勢,共同推動產業鏈技術進步。上述的幾次巔峰之舉,就離不開德國博世集團的聚力合作。博世動力總成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郭建軍表示,將來他們會與濰柴動力高效協同,繼續向世界巔峰挺進。

    12月11日,與濰柴合作超過30年的天潤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承飛,則對譚旭光的一句話記憶尤為深刻,「就在昨天的全球動力鏈企業家圓桌會議上,譚總對我們說,濰柴所有的創新成果,對核心供應商都是開放的。」

    濰柴的目的,是以研發共同體為載體,做深做實,與供應商夥伴攜手實現科技引領,全力打通產業閉環,構建創新高地。首先,在技術上規劃聯動,同步濰柴的產品戰略,引領行業發展。其次,技術資源快速聯動,實現產品研發能夠快速迭代。濰柴所要搭建的,是開放式的創新網絡,形成創新聚集帶,使得身處其中的個體都能共享創新成果。

    如今,濰柴與全球130餘家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研發共同體」,構建了以動力總成為核心的產業眾創生態圈。這些優秀的共同體成員緊跟濰柴、緊密協作,突破了一項項了不起的科技成就。正是這些優秀的共同體成員在創新領域敢於投入、敢於試錯、敢於挑戰,緊跟濰柴,緊密協作,才保證了濰柴在產品平台的同步高效推進。

    生態鏈共振:供需雙方不是零和遊戲

    有着世界級眼光的譚旭光一直認為,雖然全球環境面臨着大變局、大機遇、大挑戰,但全球化的開放合作才是永恆主題,世界企業都要在「競合」中不斷壯大。「供需雙方,不是零和遊戲,要在競合中做大產業蛋糕,讓供應商有錢賺、讓客戶享受價值。」

    多年來,濰柴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企業文化,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戰鬥激情」、堅定不移向海外進軍的「世界眼光」,都構成了濰柴鮮亮的企業標籤,並且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供應鏈上很多企業。

    同時,在質量管理方面,濰柴逐步探索建立了獨具特色的濰柴WOS質量管理模式。這一模式立足企業運營全過程大質量的概念,強調客戶滿意為宗旨,將戰略、指標、價值鏈、制度流程、績效評價和改進融為一體,形成以質量管理為統領,銷售、研發、製造和管理質量相互統一銜接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快速響應和滿足客戶大批量個性化需求。這一模式,亦曾獲得中國質量獎。

    「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管理方法,文化理念各有不同,但是相互之間是可以借鑒的。濰柴不僅要向供應鏈導入我們的採購標準,也要積極導入先進的管理方法,推動供應鏈企業管理能力共同提升。」譚旭光曾這樣說道。

    作為裝備製造業的鏈主企業,濰柴奮鬥的下一站是2030年打造萬億集團。而在此過程中,無論行業周期如何變化、無論全球競爭如何激烈,濰柴期望與供應鏈上的每一位個體精誠協作、攜手打造融通共贏的供應鏈體系,探索全球供應鏈合作新模式,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共贏鏈」。(記者 孫珂)

責任編輯:林梓琦 譚旭光「解」鏈:敞開產業鏈全球資源,打造供應鏈最優生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