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年終經濟觀察】中國如何應對新一輪就業「大考」?

【年終經濟觀察】中國如何應對新一輪就業「大考」?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2-15 11:29:25 來源:中新社

 就業是民生之本,關係着民生冷暖。2023年已行至尾聲,過去一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挑戰,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穩固就業基本盤提供了根本保證。眼下,新一輪就業「大考」將至,中國如何交好「答卷」?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09萬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局勢基本穩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繼續增加,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3298萬人。

 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官方聚焦穩就業持續發力,千方百計護航民眾求職路。

 中央多次研究部署穩就業問題,強調就業問題在經濟發展、保障民生中的重要性。7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本周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各地各部門也積極落實相關要求,多措並舉拓展就業空間。如組織專項活動穩崗拓崗;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吸納更多重點群體就業;高頻舉辦畢業生招聘活動,加大畢業生就業幫扶力度等,為穩就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為重點就業群體,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尤其受到關注。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創新高,各類市場主體紛紛加碼校招,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就業服務和崗位,全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對中新社記者說,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的主要路徑之一,就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依靠各類市場主體來消化吸收大量高校畢業生群體。

 眼下,新一屆畢業生陸續進入就業市場。據官方消息,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79萬人,畢業生人數將再創紀錄。新一輪就業「大考」將至,如何交好這一「答卷」?

 蔡之兵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應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最大程度釋放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從而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

 「提高就業市場的供需匹配性也尤為重要。」蔡之兵強調,雖然高校畢業生數量眾多,就業壓力巨大,但仍有很多企業反映找到合適人才的難度很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認為,目前還需加強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信息精準發布。要鼓勵高校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能培訓項目,加強產教融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加強高校與用人單位的對接服務,提供準確、及時的就業信息,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市場和崗位需求,促進供需雙方的有效溝通和匹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對中新社記者說,目前教育部已經出台了全力促進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26條舉措,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隨着後續更多穩經濟、穩就業的政策出台,各方力量有望形成合力,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更多機會,就業形勢有望進一步好轉。(中新社記者 劉文文)

責任編輯:程向明 【年終經濟觀察】中國如何應對新一輪就業「大考」?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