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第二屆深大灣區論壇舉行 暢論中國式現代化與灣區協調發展

第二屆深大灣區論壇舉行 暢論中國式現代化與灣區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靜文 2023-12-16 18:34:1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12月16日,深圳大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以下簡稱「深大社科聯」)成立大會暨第二屆深大灣區論壇在深圳大學舉辦。來自社會科學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社科發展建言獻策。

 第二屆深大灣區論壇以「開放﹒融合﹒創新」為特色,以「中國式現代化與灣區協調發展」為主題,舉辦一場主論壇及9場系列分論壇,力圖為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提供深大智慧,發出深大「好聲音」,以期將深大灣區論壇打造成為面向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最高層次、最有影響的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平台。

 打造大灣區高層次學術研究交流平台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闡釋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張江,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農民日報社總編輯、高級編輯王一民等學界、業界專家學者受邀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此外,論壇及各分論壇還邀請到國內外的政界、學術界、企業界代表參加會議,通過智慧碰撞和思想交流,充分發揮跨界融合的力量,為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言。

 論壇上,張江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灣區文化建設」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改革開放的創新精神,應當大力開展自身文化建設,圍繞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多做文章。灣區文化建設要堅持改革開放,發揮窗口作用,吸納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培養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家、藝術家,力爭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灣區學派,突出中國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吳曉求以「金融強國對中國意味着什麼」為題,闡釋了金融強國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改革開放後中國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事業飛速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加強市場導向,完善法治建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增強與世界的聯繫。社科工作者應當本着理性客觀的態度,加強理論素養,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為金融改革和發展貢獻務實良策。

 王一民以一篇關於深圳的報道《「詩外工夫」強農策》為例,發表題為「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旨演講,認為媒體工作者應當吃透農情國情,挖掘灣區經驗做法,服務「三農」事業,講好「三農」故事,貢獻中國方案。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鄒平學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合作與規則銜接的路徑創新」作主旨演講。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合作重在規則銜接。大灣區要發揮先行先試精神,共同探索「灣區標準」,重視路徑創新,構建平等互利、共贏共賞共享的規則銜接創新路徑、高效協調機制。

 深圳大學社會科學聯合會揭牌成立

28.jpg

 當天,深圳大學社會科學聯合會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在深大黨委領導下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性群眾團體,深大社科聯的成立將為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快速發展提供豐潤的土壤,也將帶來一系列創新發展的新機遇和新動能,同時深大的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也將為深圳踐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強大和多方位的智力支持。深大社科聯第一屆委員會由深圳大學副校長張曉紅擔任主席、社會科學部主任曾憲聚擔任常務副主席、社會科學部副主任戰迪擔任秘書長,深圳大學各社會科學學科相關負責人為社科聯委員。

 張曉紅表示,深大社科聯將以此次大會為新起點,鼓足幹勁、奮力奔跑,肩負起人文社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重擔。

 據了解,深圳大學擁有文學、哲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八個文科學科,覆蓋全部人文社科學科門類。深大文科以80%的深圳人文社科研究力量及成果厚植城市文化底蘊,形塑城市文化品格,已成為黨和政府的重要智庫、城市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對港工作的重要基地,在服務城市文化建設和「一國兩制」國家重大戰略中作出「特區大學」的獨特貢獻。(記者 林麗青 通訊員王若琳 周翊欣)

責任編輯:靜文 第二屆深大灣區論壇舉行 暢論中國式現代化與灣區協調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