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深圳: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深圳: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1-17 11:26:19 來源:深圳特區報

設施聯通 貿易暢通 資金融通 民心相通

深圳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古老的絲綢之路,穿越千年時空依舊繁榮。

在沙特阿拉伯的西部,一座「新一代的城市」——紅海新城正拔地而起,2023年12月,華為打造的全球首個GW級100%新能源供電的獨立微網項目,將紅海新城酒店「點亮」;在埃及,由深鐵集團參與合作建設和運維籌備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項目,全長約 67.85公里,連接了開羅、新行政首都、齋月十日城三大重要城市;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深圳援建的中巴新友誼學校布圖卡學園已成當地設施最完善、硬件最好的學校,為數千名巴新學子帶去學習的新希望……

新絲綢之路上的精彩故事仍在不斷上演。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重要樞紐城市,10年來,深圳積極參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共建,不斷深化在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出深圳力量。

1.png

2023年中歐班列(深圳)共開行188列,發運貨物13萬噸、貨值46億元。(資料圖片)

互聯互通新格局

賦能全球資源高效鏈接

1月4日,深圳平湖南綜合物流樞紐,一聲汽笛劃破天空的寧靜,搭載着筆記本電腦等價值4700萬元貨物的中歐班列(深圳)緩緩駛出。這是深圳海關支持打造的2024年首趟中歐班列,也是新年首趟精品班列,它經滿洲里口岸出境前往俄羅斯沃爾西諾,全程僅需14天。

2020年8月「灣區號」中歐班列首發以來,已成為深圳聯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重要的貿易通道。據深圳海關統計,2023年中歐班列(深圳)共開行188列,發運貨物13萬噸、貨值46億元,新增搭載班列開展進出口業務的企業1140家。

從駝鈴商隊到「鋼鐵駝隊」,呼嘯穿梭的中歐班列延續着古老亞歐大陸的生機勃勃;天空中的一架架飛機、港口內一艘艘貨船,編織出深圳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間文化交融和經貿互通的紐帶。

1.png

繁忙的鹽田港碼頭。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通訊員 王喆 攝

2023年5月17日,首批「深疆空中絲綢路」特色農產品由烏魯木齊運至深圳,航班載運約兩噸的哈密瓜、小白杏、新鮮牛羊肉等新疆本地特色農產品,最大限度保證了新疆特色農產品的新鮮度,這也標誌着「深疆空中絲綢路」特色農產品運輸項目全面啟動;2023年12月30日,招商滾裝「長盛鴻」輪搭載1311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緩緩駛離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向泰國林查班港進發。至此,2023年小漠港汽車滾裝出口量突破兩萬輛大關,華南汽車滾裝外貿樞紐港、國際汽車貿易樞紐中心雛形初現。

一個個合作豐碑,搭建起高效的貿易通道網絡平台,10年來,深圳堅持海陸空統籌,逐步構建起多層次、複合型的基礎設施網絡,為全球資源高效鏈接賦能。截至2023年底,深圳港開闢「一帶一路」航線增長至211條,與共建國家的友好港達到13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拓展空中絲綢之路,深圳機場已分別開通直飛共建國家客運航線20條、貨運航線16條。

拓展合作新空間

新興產業架起共贏「橋樑」

2023年7月,欣旺達子公司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通過其匈牙利子公司匈牙利欣旺達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約19億元人民幣,在匈牙利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工廠一期,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系統製造和銷售等業務;2023年10月,貝特瑞與新加坡STELLAR公司共同出資,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IMIP園區和中爪哇省KIP園區建設年產8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將解決當地就業1200人;2023年3月,比亞迪泰國乘用車生產基地奠基,預計2024年開始運營,年產能約15萬輛,提供5000個就業機會。

正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所說,2023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20周年,也是比亞迪汽車進入東盟市場的10周年,比亞迪作為中國和東盟開放合作的參與者,將在中國和東盟搭建的合作平台上,積極參與新興產業的務實合作,為雙邊協作發展貢獻力量,用綠色的技術和產業助力東盟國家共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機遇。

1.png

中廣核巴西Tanque Novo風電項目。圖源:中國廣核集團

10年來,深圳與共建國家發揮各自優勢,從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領域,到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能源電子、綠色技術等新興產業領域,逐步構建起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絲綢之路。截至2023年11月底,深圳企業在共建國家累計直接投資設立1189家企業及機構,累計中方協議投資總額125.0億美元,近6年,共建國家在深投資企業3228個,實際使用外資274.55億元;此外,截至2023年11月底,深圳企業在共建國家對外承包工程累計新簽合同額1717.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469.1億美元。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也因產業科技創新帶來了新的合作機遇。2023年12月,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聯合執委會第四次會議在深圳召開,確定了新的第四批合作項目14個,進一步加強在智慧城市建設、數字互聯互通等重點領域務實合作;同月,在深圳舉行的第四屆「一帶一路」中國—馬來西亞工商界對話會上,中馬企業家簽署了12項合作協議,簽約金額128.5億元人民幣,其中深圳市睿盟創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Agility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標誌着深圳科技企業國際專利產品出海迎來新突破。

攜手同心向未來

續寫「一帶一路」新篇章

2023年9月8日,在一首交響樂名曲《中亞細亞大草原》中,時隔四年再度回歸的「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正式拉開序幕,來自30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逾千名藝術家、藝術團體匯聚鵬城,在54天裡帶來了59場國際藝術盛會,用音樂這一世界語言,架起了「一帶一路」溝通橋樑。

1.jpg

古絲綢之路自古便承載着商品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兩重功能,延續千年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文明之路。10年來,深圳積極傳承與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旅遊合作、教育交流、媒體和智庫合作、民間交往,累計接待各類外國來訪團組3050批超2.8萬人次,與58個共建國家城市結為友城,築牢民心相通的「連心橋」。

人文交流合作豐富多彩,成功舉辦深圳馬拉松、中國杯帆船賽等重大國際體育活動,出境旅遊(旅行社組團)達3104.3萬人次,接待國際遊客1518萬人次;教育交流合作廣泛深入,深圳積極推進中外合作辦學,深圳各職業院校已與28個共建國家的60餘所院校機構建立交流合作關係,舉辦四屆「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國際研討會,形成《深圳共識》《深圳倡議》等成果。

10年,是一個節點,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深圳將不斷強化擔當作為、開拓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新躍升,持續深化互聯互通務實合作,高標準參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統籌推進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開拓人文交流合作新局面,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取得新成效。(深圳特區報記者 鄒媛)

責任編輯:鄭嬋娟 深圳: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