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惠陽兩會】今年GDP預增6% 惠州市惠陽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

有片∣【惠陽兩會】今年GDP預增6% 惠州市惠陽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1-30 17:47: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1月30日,惠州市惠陽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惠陽區代區長何國斌在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惠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預計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57%;城鎮新增就業1.75萬人。

2 - 復件(18).jpg

會議現場

    參與灣區建設注重規則機制「軟銜接」

    何國斌在報告中指出,惠陽去年有力有效應對各種不確定、超預期因素,推動經濟承壓前行、企穩向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4.9億元;100宗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35.9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7.5億元。基礎設施投資、建安投資分別增長18.9%、6.5%,增速均居惠州第三。外貿進出口總額661.3億元、增長55.9%,增速居惠州第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029.8億元、1246.3億元,首次實現「雙千億」。惠陽全年堅持助企紓困不鬆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動態優化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發放惠企獎補資金2.3億元,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9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2.1萬家、增長13.4%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國企資產總額突破150億元、增長47.1%。

6、惠陽區代區長何國斌在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jpg

惠陽區代區長何國斌在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惠陽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重規則機制「軟銜接」,出台打造深莞惠協同發展「橋頭堡」行動方案,實施規劃、交通、產業等十大協同行動,健全跨區域協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多層次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設立區博士科創實踐基地、區港澳台僑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和青年人才交流基地,提供「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

    以頭號工程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實體化運作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構建「1+9+7」政策體系,分類打造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集中開展植綠、農房風貌管控提升、人居環境整治三項攻堅,着力提升城鎮建設能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3 - 復件(17).jpg

會議現場

    打造深莞惠協同發展「橋頭堡」

    為實現今年目標,何國斌稱,今年惠陽要全面實施「六大攻堅行動」,着力推動惠陽破局求變、開啟新局。

    惠陽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在更深層次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更大範圍集聚要素資源,在更廣領域開展區域合作,加快打造深莞惠協同發展「橋頭堡」,全力建設融深融灣重要門戶。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惠陽將優化重點區域功能布局。牢牢把握深惠同城、融合發展趨勢,全面落實《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構建功能互補、分工明確、錯位發展的區域產業布局,打造灣區先進製造產城融合節點。

    在優化「一城兩區」發展格局中,惠陽將統籌產業布局、要素配置和項目實施,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強與深圳龍崗和坪山、東莞清溪、大亞灣等區域對接,完善臨深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打造集中連片的南部臨深發展主城區。深化與惠城、仲愷等縣區聯動,與惠城南部新城、東江科技園接軌建設產城融合發展區,與仲愷國家高新區接軌建設產業協同發展區。

4 - 復件(11).jpg

5 - 復件(8).jpg

會議現場

    強化與深莞產業互嵌協同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惠陽將強化與深莞產業互嵌協同發展。舉全區之力加快臨深片區產業發展,建立與深圳創新資源和優質產業聯動協作機制,積極建設跨區域大型產業園區,加快實現一體化發展。完善與深圳龍崗和坪山、大亞灣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努力推動在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機械人等產業集群上協同發力,合作共建龍崗—坪山—大亞灣—惠陽高端製造產業組團。推動新圩片區與深圳龍崗、東莞清溪合作共建萬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與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聯動發展,構建坪地—清溪—新圩綠色低碳產業組團。規劃建設惠州粵港數字經濟創新合作區惠陽組團,聯動廣深莞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集群。加強與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創新資源對接,鼓勵企業與大灣區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打造大灣區先進科技成果轉化首選。

    在增強先進製造業競爭力方面。惠陽以終端產品應用為牽引推動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家居產業擴量提質,深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AI硬件等細分領域,開拓能源電子、汽車電子、低空經濟等新賽道,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塑造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優勢,重點發展鋰電儲能技術全產業鏈,推動液流長效儲能技術路線產業發展,拓展分布式光伏應用,着力打造「光儲充」產業集群。

    出台工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方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流動,持續完善「鏈主」「小巨人」和「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實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330家,新增億元以上企業20家、十億級企業3家、百億級企業1家。(記者 盧偉)

    頂圖:會議現場

責任編輯:嚴燕紅 有片∣【惠陽兩會】今年GDP預增6% 惠州市惠陽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