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機身鑽錯孔須回廠維修 波音737 MAX又發現問題

機身鑽錯孔須回廠維修 波音737 MAX又發現問題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2-05 23:40:5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波音737飛機又再出現質量問題。據路透社報道,波音當地時間4日表示,在部分未出廠的737 MAX客機機身發現新問題,為波音製造機身的供應商勢必銳指機身有兩個孔可能無按照規格鑽好,約50架飛機需要重新回廠維修及加工,因此有可能要延遲交付。波音強調,有關情況不會立即影響飛行安全,所有737都可以繼續安全飛行。

 檢查47架飛機 22架有問題

 波音民用飛機公司總裁向員工發信指,機身供應商勢必銳發現737 MAX客機機身窗框上鑽的兩個孔洞不符合波音要求,波音指鑽孔與金屬板邊緣太近,未能最大限度降低金屬疲勞的風險。

 據路透社報道,截至上周五檢查的47架飛機中,22架都有這個問題,不排除有些正使用的737飛機亦如是。當局強調,鑽錯孔洞不會構成即時安全問題,所有737飛機都可以繼續安全操作,但相信50架未交付的飛機要加工,交付時間可能要延遲。

 阿聯酋航空批製造標準逐漸下滑

 質量問題亦引起客戶不滿,去年底購入近百架777和787飛機的阿聯酋航空,批評波音的製造標準逐漸下滑。為確保波音的生產質量,阿聯酋航空將首次派人監察波音777客機和供應商勢必銳航空系統公司的生產線。

 阿聯酋航空總裁克拉克5日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稱,他已經目睹了波音製造標準的逐漸下滑,並將其歸咎於長期的管理和治理失誤,包括將財務業績表現置於追求高標準製造質量之上。

 克拉克強調,波音管理層應將財務表現的擔憂放在一邊,專注於如何改進飛機的生產和設計,這應當成為董事會每個人的優先事項。波音需要從根本上審視生產飛機的流程和地點,他相信波音高層正在重視這點,這是波音最後一次機會了。

50.jpg

 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 9客機在空中發生應急艙門脫落事故。 路透社

 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機在空中發生應急艙門脫落事故,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之後下令暫時停飛該型飛機。受此影響,波音正面臨嚴格的審查。1月13日,日本全日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機的駕駛艙窗戶在飛行途中發現裂縫,被迫緊急返回機場。1月1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乘坐的波音737客機在起飛前發生氧氣洩漏故障,布林肯不得不臨時更改活動行程,最終更換飛機回國。1月18日,美國阿特拉斯航空公司一架飛往波多黎各的波音貨運飛機在起飛後不久就因出現發動機故障被迫緊急返回邁阿密國際機場。

 追求利潤忽視質量控制

 據彭博分析,最近波音事故頻發充分說明,波音的供應商在質量管控問題上出了問題,過於追求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生產的提速。而這實際上也是波音一直存在的問題,波音的外包環節存在巨大漏洞。

 為了削減成本,波音近年來越來越依賴供應商提供飛機的關鍵部件。出現本次生產事故的勢必銳負責製造737 MAX飛機的機身以及駕駛艙,而波音往往只負責最終的組裝工作。

 根據波音發布的財報,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波音公司已資不抵債,總資產1343億美元,總負債1510億美元。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為了壓低成本,波音公司將業務層層外包,最終代碼撰寫工作更被轉包到大學生兼職完成。

 據半島電視台評論,波音屢陷困境的原因是質量控制不力、一味追逐利益。在分析人士看來,波音已經從上個世紀追求更高質量的工程師文化,變成了當前只注重成本與利潤的華爾街資本文化。

 波音內部管理問題導致了飛機生產和製造上的隱患,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長期的監管缺位亦難辭其咎。FAA為節省經費,數十年來一直將部分本應由監管部門履行的飛機安全認證工作外包給波音等飛機製造商,導致波音長期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飛機製造過程中的隱患很容易被選擇性忽視。

 折射美國製造業衰落

 據CNBC分析,為了削減成本及增加利潤,波音通過將供應鏈布局到不同地區,尤其是勞動力或原材料相對比較廉價的地區,從而實現生產利潤的最大化。這也是美國製造業長期推行的策略,但導致美國在全球化過程中,將製造業大量外流、外移,造成美國本土製造業出現空心化。久而久之,美國的製造能力逐步下降。同時對於現有產品質量的把控也大不如前。

責任編輯:靜文 機身鑽錯孔須回廠維修 波音737 MAX又發現問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