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惠州市惠陽區「破局求變 開啟新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誓師大會舉行,向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發出動員令、吹響集結號,營造苦幹實幹的濃厚氛圍,奮力推動惠陽破局求變、開啟新局。
以科創母基金強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
惠州市惠陽區具備毗鄰港深科技創新資源的優勢,擁有大灣區超大規模市場,發展科技創新具有明顯優勢和機遇。惠陽區委書記譚星海在當天的大會上透露,惠陽將精準扶持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基於資源稟賦明確科技創新方向,攜手上海技術交易所等機構推動技術要素流動,並通過國企引導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
其中,惠陽將積極推動服務於傳統消費電子的科技研發和生產製造向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智能機械人等方向轉型,積極發展液流長效儲能技術路線,前瞻性探索氫儲能、固態儲氫等前沿技術方向,並推動對AI硬件產業鏈的探索,不斷完善對未來產業方向的研究。
惠陽還將在政府和國企層面全方位和上海技術交易所深化合作,支持惠陽企業精準觸達和獲取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資源,促成科技成果交易與轉化。同時,推動國企牽頭成立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方向的創投基金體系,打造惠陽科創母基金。
推動高質量發展,靠的是產業的支撐,譚星海認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端化,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惠陽將高標準建設千億園區,實施產業進園區行動,年內完成園區工業投資80億元,實現總產值超800億元。
在解決資金問題上,惠陽提出深化產業園區投融資體制改革,由政府與國企同向發力,通過REITs、EOD等模式,引導國有和民間資本共同參與重點片區開發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基礎設施完備、集聚連片的產業園區。
全面對標深圳政務服務新生態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譚星海表示,要全面對標深圳的辦事標準和服務質效,打造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的政務服務新生態,助力市場主體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惠陽將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深化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行告知承諾制、容缺受理和並聯審批,推動「多測合一」「多驗合一」,探索分階段施工許可等審批模式,力促工業項目「摘牌即動工」。
惠陽將全力服務企業,持續完善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出台更加精準有效的扶持紓困、優惠獎補措施,千方百計幫助製造業企業降低用地、科研、稅負、人力、用電、融資等方面綜合成本。樹立「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實施「綜合查一次」、行政執法免減責清單、執法「觀察期」等制度。
惠陽還將拓寬市場加速科技創新轉化,建設一批5G全連接廠、數字領航企業、智能製造示範企業,推動打造新技術新產品「在惠陽形成示範、在灣區獲取市場、在惠陽擴大生產」的科技產業發展閉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粵貿全球」等系列展會,鼓勵企業出海搶訂單、拓市場。
推南坑、紅衛片區納入深東部低碳城「示範區」圈層
當天,惠陽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就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作了表態發言,提出了各自的工作思路、目標定位、務實措施;惠陽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科技投資促進局主要負責人也分別作了表態發言,提出了目標和舉措。
作為惠州唯一同時毗鄰深莞的鄉鎮,新圩鎮提出了2024年力爭全年實現GDP增長7%以上的目標。新圩鎮將全速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將南坑、紅衛片區和惠陽(新圩)智能製造產業園共55平方公里區域以「深惠協同發展區」為概念納入規劃,打造產城協同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加快建設新南大道、新龍大道等4條連接深莞道路,推動深惠城際TOD站點一體化開發,形成多點接駁融入灣區城市的交通體系。此外,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融深融灣產業協同發展結合,推動南坑、紅衛片區納入深圳東部低碳城「示範區」圈層。
惠陽區發展改革局提出,深入抓好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協調融合發展,強化規劃銜接、交通互聯、產業共建、服務對標,發展「深圳總部+惠陽基地」「深圳研發+惠陽產業化」模式,探索新能源汽車產業「坪山總部+惠陽飛地生產」,推動龍崗—坪山—惠陽—大亞灣高端製造業聯動發展、坪地—清溪—新圩綠色低碳產業集群發展,全力打造深莞惠協同發展「橋頭堡」和融深融灣重要門戶。
電池鋁塑膜產能有望年內進全國前三
當天大會還邀請了惠陽區30家企業經營者和科技教育界人士代表參會,其中斯瑞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德才和惠州市廣麟才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德勝分別進行了發言,展現出開拓進取的信心、爭創一流的幹勁、創新創業的決心。
「我衷心認為,惠陽區是個幹事創業的好地方。」丁德才在發言中說,2024年,斯瑞爾將堅定扎根惠陽,堅定投資未來,重點加大在傳統危廢業務及新能源的投資布局。傳統危廢業務和新能源磷酸鐵項目將開足馬力,全部達產後產值將達5億元以上;鐵鉻液流電池電解液項目和三氯化鐵PCB在線蝕刻也將動工建設,為惠陽區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貢獻更大的力量。
劉德勝在發言中說,廣麟才耀計劃在惠陽持續投資6億元以上,建設全國最先進最大規模的鋰電池鋁塑膜生產基地,平潭工廠二期項目計劃今年5月投產,到2024年底,秋長和平潭兩個工廠有望實現1億平方米產能,進入全國前三。(記者 盧偉 通訊員 陳丹娜 謝燕玲)
頂圖: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