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教育大學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合作舉辦「摸得到的漢字學習工作坊」,是次加入了由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系副教授洪強博士發明的多感官學習套件「拼木發聲來識字」,幫助視障人士進一步學習書法,並透過系統發聲,認識每一個漢字背後的意義。以下是3名已完成工作坊的參加者的一些學習感受。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參加者任博輝稱,猶記得在上一次參與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視障人士書法學習班,過程中總覺得難以適應,也未能找到技巧讓自己順利學習書法。事隔4年多,得知香港教育大學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合作重辦視障人士書法學習班,於是決心參與,再次挑戰漢字書法。今次視障人士書法學習班,加入了「拼木發聲來識字」,內里有木盒圖像摸讀,粗體線條的凸字令他了解書法中的筆、勒、點、撇的筆畫,加上有語音輔助解釋字體組成,讓他學懂漢字的造字邏輯及背後文化的源流。
任博輝指出,美中不足的是課程的時間有限,對他這個先天視障者來說還是很難掌握。盼望未來的日子,舉辦更多的書法學習班,可以有更多的資源,更充足的時間讓他學習,相信終有一天能寫出自己的名字。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參加者Carol表示,2023年參加了由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舉辦的「摸得到的漢字學習工作坊」,工作坊利用「拼木發聲來識字」幫助他們認識漢字的結構及手寫漢字。而導師借助立體漢字模型及發聲裝置教材,讓他們更清楚不同字詞的筆劃和筆順、由來,繼而容易掌握不同漢字的寫法。
Carol稱覺得很滿足,作為一名全失明人士,日常生活主要運用點字,因此從未學習過漢字,沒想過能跟健視人士一樣,同樣擁有學習漢字的機會。再者,她明白到即使有着視力的限制,都需要學懂簽名,因為這是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不論讀書和工作階段都用得着。她亦了解到有些全失明人士都懂得簽名,所以一直希望能學懂簽名。不過,Carol未有學習漢字的途徑,未能學習簽名。然而,參與了該工作坊後,利用觸感圖,摸得到自己全名的印刷字寫法。經過導師的耐心教導,懂得手寫自己的名字。在課堂中,她亦能在繪圖板上重複練習。學習過後亦會在家反覆練習,希望能簽名。學習漢字不是一件易事,不過於課堂中,其他學員很努力練習,導師和社工亦同樣努力教導她們,這是學習漢字的推動力。於Carol而言,學習漢字非常重要,因此希望日後可以有更多資源舉辦工作坊,令更多視障人士都享有學習漢字的權利。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參加者Carmen很高興能參加寫字班,因為她認為視障人士雖然看不到文字,但都應有寫字的權利。一直以來,人們覺得教導視障人士寫字是一大挑戰,但這次寫字班的導師很有耐性,又有充足的準備,有助更有效地學習如何寫出不同的文字在課堂中,她除了能學懂及熟習怎樣寫出自己的全名之外,亦能學習不同的字詞,獲益良多。
導師預備一些硬件及軟件設備,讓他們更了解不同文字的組成部分,以及這些文字背後的故事。 例如在了解文字的組成方面,導師運用了不同的科技,把文字放大,並打印在一塊木板上,讓我們透過觸摸每個文字的專屬圖形,了解如何寫出這些文字,也可一邊摸着圖形,一邊練習。在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方面,透過教育大學的多感官學習套件「拼木發聲來識字」所發出的發聲裝置,說出這些文字的來源,讓他們更了解不同的中國文化和這些文字帶出的意義,除了不同文字的故事外,導師也會講述這些文字的寫法,例如次序、筆畫等等,對他們練習寫字很有幫助。
而且,觸感圖也十分重要,圖中按次序地印有不同文字的所有筆畫,他們能從中更有效地背熟文字的結構,亦可在課堂中嘗試寫字,透過利用繪圖板,可以摸讀,從而了解在繪圖板上寫的字是否準確,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距離是否適當等。運用繪圖板,他們可以改善空間感較差的情況,加上錄音、點字打印和觸感圖的幫助,能模仿這些文字的寫法,把字寫得更好。Carmen認為,學習寫字的機會非常難得,而資金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希望可以在日後有更充足的資源,學習更多的字詞,增加學習寫字的機會。
頂圖圖説:視障人士書法學習班計劃研究員Kimmy(左),體驗學習班參加者阿文(中)及任博輝(右),均表示「拼木發聲來識字」工具有助增強視障人士學習書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