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河南省委會主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霍金花建議,系統施策全面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和生態屏障,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自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來,流域用水過快增長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節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霍金花介紹,水資源短缺依然是流域最大的矛盾,已成為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流域資源性缺水與工程性缺水問題並存,非常規水源利用不足,用水監管體系不完善等方面。
黃河水資源不僅具有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集中、空間分布不均等北方河流的共性,同時還具有水少沙多、水沙異源、水沙關係不協調等特有的個性。黃河的來水量不及長江的1/20,而來沙量為長江的3倍。水量56%來自蘭州以上,而90%的沙量卻來自河口鎮至三門峽區間,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來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產於幾場暴雨洪水。黃河的自然特性,給水資源調蓄配置帶來很大困難。
黃河流域水資源稟賦天然不足,資源性缺水問題嚴重。河川徑流量僅佔全國2%,卻承擔着全國15%的耕地面積和12%的人口供水任務,人均河川徑流量為473m3,僅為全國人均河川徑流量的23%,耕地畝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的15%。同時,還承擔着向流域外調水及一般清水河流所沒有的輸沙任務,使黃河水少的矛盾更加突出。
另外,現狀工程調控能力不足,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目前黃河中游北幹流河段尚無大型調蓄工程,徑流調節能力不強,在枯水期不能滿足引水要求,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小浪底水庫建成後在解決河南、山東缺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該水庫無年際調節能力。
因此,霍金花建議:
一、量水而行,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產、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科學確定水資源可利用量;開展黃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評估論證,為沿黃地區各類規劃、建設提供依據;合理確定城市空間布局和發展規模,強化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優化產業布局和發展結構,限制水資源短缺和超載地區新建各類開發區和發展高耗水服務行業;以水資源剛性約束倒逼生產、發展方式轉變。
二、強化節水,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以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為重點,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
三、優化配置,加快國家水網和區域水網建設。加快建設古賢、黑山峽等骨幹水利樞紐和引黃調蓄水庫等區域水網工程,補齊工程性缺水短板,提高以鄭州為重點的中原城市群和經濟區供水保障程度,化解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短缺的供需矛盾;加快實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為母親河「輸血」。織密黃河流域水網,推動黃河與長江、海河、淮河流域水網互聯互通,破解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供需矛盾,從根本上扭轉流域水資源嚴重不足局面。加強雨洪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因地制宜,通過攔、蓄等多種措施,有效留住天上水和汛期洪水。在鄭、汴、洛等沿黃城市積極推進海綿型城市建設。加強調蓄工程建設力度,加強黃河汛期洪水利用,形成能攔則攔、能蓄則蓄的全域雨洪水利用格局。
四、科學管理,建立全過程用水監管體系。持續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源頭管控、過程監管、考核問責等全鏈條的剛性約束體系。完善取用水監管措施和手段,建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加強《黃河保護法》執法力度,實行強制性用水定額管理制度。建立促進節約用水的水價體系和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等。推進數字孿生技術應用,採用數碼化和物聯網技術,提高全過程節水管理能力。
霍金花說:「黃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需要頂層設計、系統施策。要綜合考慮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變化情況,統籌兼顧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各方面需求,協調好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的關係,上、中、下游統籌兼顧,地表水、地下水統一配置。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原則,優化水資源配置,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記者 王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