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東戰地手記|在加沙,不放棄生的希望

中東戰地手記|在加沙,不放棄生的希望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3-20 14:17:0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加沙3月20日電 去年10月7日凌晨,我被一陣炸雷般的巨響從睡夢中驚醒。隨後,看到窗外火箭彈接連射向高空,將漆黑的天空「點亮」,爆炸聲此起彼伏。很快,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開展新一輪軍事行動,代號「阿克薩洪水」。

 以色列的報復來得很快!以軍無情而猛烈的空襲,使整個加沙陷入一片火海。10月12日晚,我居住的加沙城特拉哈瓦區在衝突爆發以來第一次遭到空襲,我家三層樓建築不停地搖晃,如同地震。爆炸地點距離我只有不到200米!

 衝突愈演愈烈。以色列軍隊從加沙北部一路向南推進,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也被迫一路向南逃難,我和家人也不得不加入了逃難大軍。13日早上,一則以色列軍方聲明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命運:以軍要求加沙地帶北部居民全部遷至加沙干河以南地區。

 核實消息後,我們全家人聚在一起商討對策。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放棄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70多歲的父親起初並不想走,但在孩子們恐懼的眼神和苦苦的哀求下,他最終選擇妥協。

 哈馬斯自2007年控制加沙地帶以來和以色列發生過至少4次大規模衝突,但這一次從時間跨度、死傷人數以及人道災難情況來看,算得上是一次真正意義的「戰爭」。我和家人們也是第一次經歷流離失所,在收拾完行李啟動汽車逃離加沙城那一刻,下一秒會經歷什麼完全成了未知。

 從加沙北部到南部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內陸的薩拉丁路,另一條就是沿海的拉希德路。或許是因為從小在海邊長大,對大海情有獨鍾,我和家人們13日下午選擇沿着拉希德路南下。

 這次看似隨意的選擇卻無意間救了我們全家人的性命。我們後來得知,13日當天從薩拉丁路南遷的人群不知是遭以軍空襲,還是不小心踩中哈馬斯的地雷,70餘人喪命。

 到達加沙干河附近後,一座狹窄的小橋附近有個污水處理廠,惡臭的氣味與火藥硝煙的味道混合在一起,令人窒息作嘔,但更讓人難受的是,我在這裏目睹許多同胞好不容易脫離險境後卻找不到棲息之所的艱難處境。我還比較幸運,一位在中部城市代爾拜拉赫的朋友清理了他房屋的底層,租借給了我們一家,成為我們的臨時避難之所。

 平靜的生活瞬間被打破,巨大的落差對被迫踏上逃亡路的我來說並不容易接受。我不再以喝咖啡開始新的一天,作為家裡的頂梁柱,每天一起床就需要出門奔波,為家人特別是年邁的父母和3個孩子尋找果腹之食。

 隨着物資愈發短缺,加沙物價如火箭般飛漲:每公斤5美元的西紅柿,每公斤70美元的牛肉……此外,燃料和飲用水的短缺使我們不得不以「最原始的方式」生存下去。

 加沙地帶是中東乃至全球的新聞熱點。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已有100多名記者遇難。在他們的葬禮上,同事們都會把印有「PRESS」(媒體)的防彈背心覆蓋在遺體上,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都會感慨新聞職業的神聖。

 一次在路上我偶遇了半島電視台記者瓦伊勒·達赫杜赫,他在此次殘酷的戰爭中失去了同事、妻子和孩子,我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慰問,他表示要繼續向世界傳遞真相。

 目前已有約140萬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帶最南端城市拉法避難,占加沙地帶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幾乎擠爆了這座城市。衝突中的人們就如同浮萍,誰也不知道何時能重返家園。

 5個多月來,我從未回過加沙城的家,前幾天留守那裏的鄰居給我發回了照片——受以軍地面行動的影響,房屋牆體受損嚴重,但主體結構仍然清晰可見。

 作為新華社記者,我每天都要報道衝突的進展和動態。衝突造成的加沙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數早已超過3萬,每天不斷增長的死亡數字幾乎令人麻木甚至絕望,但我知道,那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條條消失的鮮活生命。

 如今,寒冬已過,春天已至。但對加沙人來說,前景依然暗淡,死亡威脅猶如幽靈般緊隨,但每個人都沒有放棄生的希望……(新華社記者伊馬德·德里姆利 翻譯整理:記者柳偉建)

責任編輯:程向明 中東戰地手記|在加沙,不放棄生的希望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