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東戰地手記|加沙巴勒斯坦人的漫漫回家路

中東戰地手記|加沙巴勒斯坦人的漫漫回家路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7-15 14:20:5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加沙7月14日電 對飽受戰火蹂躪的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來說,四處逃亡成為常態。即便歷經顛沛流離回到故土,他們面對的也往往是,已成為廢墟的家。

 6月初的一天,在加沙地帶中部努賽賴特難民營,27歲的奧斯曼·扎基前一秒還在屋裏看着屋外人來人往,小販的叫賣聲與孩子們的打鬧聲交織在一起,下一秒就聽見以色列戰機的轟鳴,大地隨着巨大的爆炸聲而抖動。「硝煙中所有人都在奔跑,卻不知道該跑到哪裏躲藏。」他說。

 即便事先有撤離命令,時間也很倉促。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官員亞斯米娜·蓋爾達說,襲擊發生前人們一般只有10到15分鐘時間撤離。從睡夢中被叫醒的孩子在哭喊,母親們沒有時間細想哪些東西需要打包,只能找出出生證明等必需品匆匆上路。

 這樣的場景在加沙地帶司空見慣。根據哈馬斯媒體辦公室6月發布的數據,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約有200萬人流離失所,很多家庭被迫多次搬遷。隨着加沙地帶民眾被以軍驅離,原本人口僅25萬的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到5月時已接納120萬人,其中約一半是兒童。到6月中旬,拉法的人口又迅速降至6.5萬,因為以軍在拉法展開軍事行動,迫使巴勒斯坦民眾逃往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等地。很快,汗尤尼斯就聚集了170萬難民。

 新華社記者看到,在加沙地帶南部一些曾作為難民棲身之所的帳篷區,如今已空空蕩蕩、一片狼藉,煤氣罐、簡易灶台、坐墊、手推車等物品散落一地。在民眾逃離拉法的路上,驢車載着毛毯、木桌、水桶等物資,父母牽着孩子,尋找下一個棲身地。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7月2日在關於加沙人道主義災難的報告裡說,加沙地帶已無安全之地。由於食物、飲用水、衛生設施和醫療保健缺乏,人們被迫一再逃離。

 39歲的艾哈邁德·阿爾凡在汗尤尼斯一塊空地上搭起了臨時帳篷,這是他們一家6口未來一段時間的家。這裏靠近垃圾填埋場,臭氣熏天,蚊蟲肆虐,但阿爾凡別無選擇——流離失所的人太多,能安頓下來已屬幸運。

 「以軍說安全區配備了住房和生活設施,但我們發現什麼都沒有,這下生活更難了!」阿爾凡告訴記者,每天他都不得不步行幾公里去接水及購買價格昂貴的食物。

 聯合國6月發布的數據展示了加沙地帶的滿目瘡痍:一半以上的建築、約65%的道路網絡被摧毀或破壞,57%的可耕種土地狀況嚴重惡化;超過33萬噸固體廢棄物堆放在人口稠密地區,構成嚴重的健康風險;5萬多兒童嚴重營養不良,急需治療;在汗尤尼斯馬瓦西地區,平均4130人共用一間廁所……

 回家路漫漫,很多巴勒斯坦人一路顛沛流離好不容易返回家鄉,卻發現家已成廢墟。但是,就在這廢墟之上,返鄉的人們努力重建街區,重拾希望,廢墟上漸漸有了集市、有了煙火。

 在加沙地帶北部傑巴利耶難民營,50歲的蘇卜希·哈桑在自家房子的廢墟上搭起鞦韆,供孩子玩耍。「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覺得自己的努力值得。」

 同在傑巴利耶難民營避難的薩米爾·艾哈邁德把以軍遺留的木彈藥箱拆了,拿到市場上當柴火賣。「這些箱子裝過炸彈,帶來死亡和毀滅。現在我們用它生火煮飯,重燃溫暖和希望。」他說。(薩娜·卡邁勒 翻譯整理:黃澤民)

責任編輯:程向明 中東戰地手記|加沙巴勒斯坦人的漫漫回家路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